粤剧《最是女儿香》成功首演
东莞+-寮步视窗 2025-07-22 16:34:04

■粤剧《最是女儿香》演出现场 广东粤剧院供图

7月16日晚,首部以莞香为题材的原创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州大剧院震撼首演。这部岭南风韵十足的文艺精品,以粤剧为载体,以国家级非遗莞香为脉络,在六世追寻的叙事框架中,铺展跨越千年的儿女情长与家国天下情怀,为观众带来融合岭南戏曲与莞香文化的视听盛宴。

该剧作为广东省和东莞市文艺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广东粤剧院联合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及寮步镇政府共同出品,7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两场,后续将赴东莞、江门等地巡演。

“香”牵双遗

非遗融合的创新实践

粤剧与莞香双非遗的碰撞,让《最是女儿香》成为“非遗+非遗”创造性转化的典范。剧情围绕莞儿与长庚的千年爱情展开:先秦时期,采香人长庚为护香树殒命,少女莞儿殉情血泪凝成香坠;此后千年间,两人以香坠为信物,在汉、唐、宋、民国及当代的历史变迁中,每一次相遇都烙印着家国巨变下的悲欢离合。

首演当晚,距开场近一小时,已有观众提前到场在海报前拍照打卡。剧场大厅内,东莞莞香文创产品展示、香道体验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莞香韵味;基于剧中角色开发的“国潮玩偶”挂件,更体现“粤剧+潮玩”的文创巧思,使舞台艺术实现“看得见、闻得到、带得走”的延伸体验。

作为年度粤剧焦点之作,该剧汇聚国内一流创作班底: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曼君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导演胡家伟参与改编并任执行导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小敏与一级演员黄春强领衔主演。舞美、灯光、服装、音乐等十余位艺术家与广东粤剧院青年骨干共同参与创作,历时三年多完成策划、采风、打磨与呈现,践行“一城一剧一品牌”理念,深度挖掘城市文脉。

曾小敏表示,这部剧实现了粤剧与莞香双非遗的匠心融合,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千年莞香故事在当代舞台焕发新活力,期待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感受粤剧魅力与中国文化内涵,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发展。

以“香”载道

传统艺术的当代焕新

导演张曼君秉承“以变为传统”理念,赋予古老粤剧崭新活力。她以莞香为情感图腾与时空纽带,通过“穿越剧式浪漫”重构叙事,融合粤剧程式与当代审美,提炼引发Z世代共鸣的“东方美学密码”。

舞台设计上,开合黑幕、动态软屏与投影构建虚实相生的时空场景,让“香”自由穿梭古今;音乐以主题旋律贯穿,随时代融入汉朝号角、盛唐琵琶等音色,铺就听觉历史轨迹;百套跨越先秦至当代的华服,构成华夏服饰流动长卷;表演跨界融合多元艺术形式,在保留粤剧筋骨的同时,展现强烈跨媒介张力。

这些创新元素营造出震撼视听效果。曾小敏认为,年轻人愿意亲近传统,源于古典故事对当代情感的叩击,粤剧独特的岭南声腔本身就是“破圈”资本。张曼君则坦言,该剧并非传统爱情传奇,而是“用戏曲书写的中国文化精神简史”,通过虚实交织展开文明对话与“小我”“大爱”的辩证。主创团队打破线性叙事,融入历史事件与文化名人,以“小情侣大事件”结构实现历史再现与现代剧场要求的融合,彰显粤剧“海纳百川、创新进取”的特质。

六世“香”缘

极致演绎的情感共鸣

曾小敏与黄春强以六世“香缘”为纽带,用细腻表演诠释千年执念与文化传承,让观众沉浸于“一香一念越千年”的深情画卷。

曾小敏饰演的“莞儿”是全剧灵魂,她经历六世追寻,见证时光变迁。通过融合“圆、柔、稳”的传统身段与现代形体流动感,她将角色蜕变刻画得入木三分:从先秦采香少女的灵动,到西汉寻郎妇人的悲怆,再到民国就义战士的坚毅,完整呈现莞儿从柔弱到独立抗争的成长历程。

黄春强则以差异化塑造展现功力,唐代乐工的清秀沧桑、北宋文人的儒雅垂暮、民国特工的隐忍坚毅皆栩栩如生。两人对手戏中,眼神交错与唱腔呼应暗藏“重逢即别离”的宿命张力,无论是先秦沉香树下的死生契阔、唐代琵琶弦上的香雾缭绕,还是审讯室的暗语交锋、刑场相望的泪光共振,都在极具感染力的演绎下,化作“香凝千载、情铸永恒”的动人隐喻。当二人因香坠蓦然回眸,相视一笑中蕴含的六世释然与永恒笃定,完成了跨越千年的“情感闭环”。

观众被表演深深感染,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将首演气氛推向高潮。这掌声不仅是对演出的肯定,更是传统与时代碰撞的温暖火花。

接下来,这缕穿越千年的“女儿香”将继续旅程:7月30日、31日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8月8日亮相江门侨都大剧院,与更多观众共赴岭南莞邑文化极致美学盛宴。

文字:甘劼伟 实习生 周若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