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启一夏·莞护童行!第八届“候鸟归家”公益夏令营开营
东莞+ 2025-07-21 20:17:08

7月21日,“爱启一夏·莞护童行”第八届“候鸟归家”公益夏令营开营仪式在东莞报业大厦举行,宣告“小候鸟”们为期十天的精彩欢乐之旅正式开启。

八年耕耘,爱暖莞邑。今年,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与盟大集团再度联袂,联动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形成帮扶合力,并特别携手东莞日报社、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等市直机关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党建引领公益,筑牢服务根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温暖涌动,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眼中闪烁着对夏令营旅程的无限憧憬,满心向往这段充满期待的旅程。

“让我们携手同心,以本届夏令营为起点,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民生实践,书写新时代儿童关爱事业的东莞答卷。”开营仪式上,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余映涛在致辞时表示,八年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携手社会各界,让“候鸟归家”从单一的关爱行动,成长为涵盖“百千万 莞一夏”服务项目、“莞揭共建”“莞韶帮扶”研学实践的立体化公益矩阵。通过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与资源整合力,链接政企力量,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搭建了“第二故乡”的成长乐园;依托“莞揭”“莞韶”区域协作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让更多乡村儿童在研学交流中开阔视野、点燃梦想。

盟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实表示,“候鸟归家”公益夏令营活动是“小候鸟”们在暑假来东莞学习交流、拓宽视野的重要平台。作为主办方之一,我们将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候鸟”们更好地了解美丽东莞,让每一个来到东莞的“小候鸟”都能在这里度过一个充实而美好的暑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候鸟归家夏令营在坚守“百千万·莞一夏”服务初心的基础上,创新融入“莞揭共建”“莞韶帮扶”跨区域协作理念,为来自揭阳、韶关的小伙伴与在莞务工人员子女共同开启一场“城市探索之旅”。当天早上,从揭阳普宁市船埔小学奔赴东莞市南城街道的6名师生一行,在盟大集团党支部书记沈双的带领下,体验舒适大气的东莞迎宾馆儿童套房,充满童趣的盟大集团鸟人绘本,徐福记食品礼盒、吾独友偶潮玩公仔、眷蜀耳机等琳琅满目的东莞优品……沈双表示,未来一周,在东莞爱心单位和企业的关爱下,来自揭阳的“小候鸟”们将住好、吃好、玩好,深入了解东莞历史人文、体验非遗技艺、深度体验东莞作为活力体育强市、创新科技高地、历史名城、时尚潮流先锋的多元魅力。

“这次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们提供了走出大山、触摸城市脉搏的机会,更架起了东莞与揭阳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东莞市委宣传部派驻揭阳普宁市船埔镇告陂村第一书记靳诗毅表示,今天,我们选派5名学生和1名老师参加“候鸟归家”夏令营,希望这些孩子去触摸城市的科技之光、感受文化的多元魅力;更希望随行的老师能把在东莞看到的教育理念、创新思维带回乡村课堂,让“文化浸润”真正扎根乡土。

活动中,“小候鸟”们领取主办方精心筹备的游学物资包,并在活动现场进行安全教育课程学习,让孩子们学习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据悉,本届夏令营紧扣“百千万 莞一夏”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服务品牌要求,锚定2025年东莞“文旅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创新设计“科技东莞”“人文东莞”“制造东莞”三大主题板块。通过规划“东莞记忆”文化IP沉浸式体验、“国安馆”爱国主义教育、“散裂中子源基地”前沿科技探秘等特色行程,让从外地来莞与父母团聚的“小候鸟”们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厚植家国情怀,深化对家乡的眷恋与第二故乡的认同,度过一个兼具文化浸润与成长意义的暑期时光。

指导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网信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市文明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妇联、市慈善会

主办单位: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盟大集团

协办单位: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行

支持单位:东莞市-韶关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东莞市驻揭阳市普宁船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东莞市鸿骏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光华医院、东实集团、东莞迎宾馆、广东眷蜀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艾贝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行、东莞市国旅旅游客运有限公司

党员志愿者单位:东莞日报社、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等

鸣谢单位: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莞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东莞市红仁生命安全教育服务中心、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徐福记、万江金童服装厂、东莞香市动物园、隐贤山庄旅游风景区、东莞海立方环游城、空气湃运动嘉年华、仟福粥点、新福苑、东莞麦当劳、莞府家宴、鑫源厚选(南城店)、大赞寿司、左伦蛋糕、东鹏饮料、水东来(景田水)、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东莞探鱼有限公司长安万达店、东莞蜂乜

文字:记者 刘瀚擎 图片:李梦颖 视频:李梦颖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