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秀|茶山娇姨用一碗煲仔饭,暖了街坊27年
东莞+ 2025-07-21 18:49:46

在茶山彩虹路,有一家开了27年的“心思煲仔饭”。这家扎根社区的老店,早已成了街坊心中无可替代的“社区饭堂”。一煲煲裹着烟火气的饭食,不仅熨帖着无数茶山人的胃,更装着时光沉淀的暖意。

走进彩虹路这间门面朴素的小店,门口摊车上摆满数十样新鲜配菜,阿姨们眼明手快,按食客所选麻利搭配。瓦煲里,油润的丝苗米被明火焗出焦香,铺上配菜、淋上秘制酱汁,再经几分钟火舌“舔舐”,一锅锅煲仔饭便携着扑鼻香气上桌,配一盅老火靓汤、一碟脆甜时蔬,正是街坊们最熟悉的暖心滋味。

“我们的饭没什么秘诀,就是守住食材本味,保证新鲜卫生。”60多岁的店主娇姨笑着说,“就像牛肉,有人觉得不够‘嫩滑’,因为我们从不用嫩肉粉,但这份原汁原味,反倒让它成了招牌。”这份质朴的坚持,藏在她“听劝”的习惯里:“街坊提建议,我们就认真试、用心改,自己也反复调味道,客人吃得满意,才是根本。”

时光倒回1998年,经历生活变故的娇姨,带着闯劲来到茶山。在亲友帮衬下,她在彩虹路租下小店,开启了煲仔饭生涯。“那时茶山做这个的少,老广又爱吃煲仔饭,我想试试。”娇姨说。

起步时难,她每天清晨六点起床,采买、备料、掌勺、待客一肩挑,却连亏两年,生活的重压几乎将她压垮。“但放弃了就什么都没了,必须撑下去!”千禧年后,靠着死磕品质的韧劲,小店终于扭亏为盈。娇姨笑着回忆:“周边同行换了一波又一波,认可我们的人却越来越多。”  

“那时一份饭才6元,茶山中学的学生总成群结队跑过来,我送他们每人一瓶可乐,他们可开心了。现在好多人结婚生子,带着全家回来吃,真是看着一代人长大。”娇姨感慨道。街坊陈先生也说:“味道从没变,这是我们茶山人的成长印记。”

从最初20多款菜品到如今40多种,高峰期每天能卖800多份;从茶山总店到石龙分店,“心思煲仔饭”口碑越来越好,不少人从其他镇街甚至外市专程来“打卡”。石龙来的周先生说:“分店吃惯了,总得来趟总店尝尝,果然没白来!”

“当初取‘心思’这个名,是觉得人一辈子要专心做好一件事。对我来说,这件事就是煲仔饭。肯花心思,就一定能做好。”娇姨说。

27年光阴流转,这份“心思”化作升腾的热气与饭香,串起街坊邻里的情谊,也成了街市中最暖的烟火气。“茶山成就了我的事业,我在这里安了家,孩子现在也来帮忙。希望‘心思煲仔饭’能一直做下去,陪更多孩子长大,在他们记忆里留下一抹温热的饭香。”

文字:叶可欣 图片:茶山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