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涨超20分!“十一大校”格局敲定,东莞中考线为何普遍走高?
东莞+ 2025-07-20 21:54:13

720日,东莞2025年中考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正式公布。在考生人数达8.8万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定为520分(不含提前批自主招生),较去年略降10分。

然而,更引人瞩目的信号来自东莞公办高中教育格局的重塑:今年东莞传统“八大校”正式扩容为“十一大校”,新增的石龙中学、常平中学、万江中学分数线全线“飘红”,涨幅均超20分:常平中学涨27分、万江中学涨26分、石龙中学涨20分。这一现象映射出东莞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扩容与均衡化的深层变革。

“十一大校”格局确立,新增校领涨显均衡势能

今年,东莞将石龙中学、常平中学、万江中学纳入优质高中“阵营”,与原有的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八校共同构成“十一大校”,并实施名额分配政策(将招生计划50%分配到初中学校),持续扩大优质学位覆盖面。

今年户籍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石龙中学、常平中学、万江中学分别为:743分、739分、733分、728分、711分、719分、693分、717分、708分、702分、700分。

值得关注的是,石龙中学、常平中学、万江中学三校以20+分的显著涨幅强势跻身第一梯队,成为最大亮点。其分数线表现如下:

学校

2025分数线

2024分数线

涨幅

常平中学

702

675

27

万江中学

700

674

26

石龙中学

708

688

20

这不仅是社会对其长期积累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质量的高度认可,更释放出三大关键信号:

名额分配显效:新增校50%招生计划用于名额分配,释放大量优质学位,吸引各区域尖子生报考。

报考热度分流:考生不再扎堆传统顶尖“八大校”,向新晋优质校的分流趋势明显,推高整体分数线。

区域教育提质:新增校依托优质资源赢得信任,生源竞争加剧,标志着全市高中教育质量“水涨船高”。

综合高中破冰、民办名校坚挺,凸显多元教育生态

2025年,东莞首次试点东莞市商业学校、东莞市嘉荣实验综合高级中学一公一民两所综合高中,探索新型高中办学模式,构建“学术+技能”双轨路径,为学生提供新选择。其中:

公办综合高中:东莞市商业学校(普高班)635分;民办综合高中:嘉荣实验综合高中公费生632分、自费生540分。

民办“头部”持续高热:优质民办高中公费生分数线继续与顶尖公办校形成“双高峰”:虎门外国语学校(747分)、东华高级中学(东城745/生态园744/松山湖741分)、丰泰外国语实验高级中学(741分)、海德系学校(737分)等,反映出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元需求依然旺盛。

五年释放26.5万学位,筑牢教育强市根基

分数线普涨的背后,是东莞持续五年、力度空前的学位扩容攻坚战:

在财政每四块钱就有一块投入教育的坚实保障下,近五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313所,新增学位26.5万个,新增公办学位总量稳居全省地级市榜首。

与此同时,东莞加快公办普高建设,组建普通高中办学工作小组,全力推动9所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其中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预计今年9月正式开办,增加高中学位3300个;东莞湾区中学、东莞市第九高级中学和虎门中学改扩建项目、水乡未来学校等四个项目动工建设中,预计于2026年底完工。

从聚集到均衡的“东莞突围”

东莞2025年中考分数线图谱,绝非简单的“门槛抬高”,而是优质教育资源从“聚集”走向“均衡”的标志,更是这座城市教育基因深刻蜕变的显性标识:

当石龙、常平、万江三校以20+分涨幅跻身“十一大校”,标志着优质资源正突破地域藩篱,流向更广阔城区;

当综合高中试点破冰,与民办名校共同构筑多元选择,教育生态更趋丰富;

当五年26.5万座位的硬仗从蓝图变为现实,在土地资源紧约束下“挤”出增量,彰显了破解供需矛盾的“东莞决心”。

从“世界工厂”到“学在东莞”,这座GDP万亿级城市正以“每平方公里教育投入强度”,书写一场深刻的教育强市突围战。

8.8万考生家庭的“用脚投票”,共同绘就了这幅教育新图景。

 

文字:记者 刘召 图片:石龙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