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彭若兮《心灯,在纪念馆点亮》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7-19 22:04:31

那天阳光清亮如洗,我带着几分雀跃与好奇踏进了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纪念馆肃穆地静卧于苍翠山峦环抱之中,土黄色的泥砖墙在晴空下显得格外质朴而庄重,仿佛默默守候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岁月。我站在大门前仰望着它,心怦怦跳着,手心悄悄渗出了汗意——原来课本上那些铅字印成的故事,终将在眼前变成鲜活真实的场景了。

步入馆内,立刻被幽静的氛围所笼罩。一件件蒙尘的旧物仿佛低低诉说着往事:细看一个搪瓷杯,杯壁上用刀刻着战士的名字,字迹虽浅却分明;一支铅笔短得几乎握不住了,削痕累累如艰辛岁月刻下的印记。尤其那盏斑驳的煤油灯,当年微弱却执着的光芒,在它身旁似乎还隐约映照出灯下缝补衣服、伏案疾书的身影。

在陈列厅一角,我久久驻足于一张黑白照片前,照片上是一位少年战士——稚气未脱的脸庞上,眼神却如岩石般坚定。讲解员轻声说道:“这位小战士名叫小铁柱,大概也和我们一样高吧。”他也许曾怕过黑,也会思念家人,但照片里他肩扛比自己还高的步枪,眼神穿透时空如炬,仿佛要将前方黑暗点燃。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那永不熄灭的信念,原来并非天生如钢铁,而正是血肉之躯在黑暗中擦燃的星火,虽微渺却足以燎原。

离开纪念馆时已是夕阳西下,夕阳的余晖温柔地镀在纪念馆外墙,宛若一层不熄的鎏金。回望这朴素建筑,我轻轻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内心郑重许下诺言:我们今日沐浴的阳光,正是昨日无数微弱灯火燃尽自己才驱散了浓黑;红领巾是红旗庄严的一角,未来将更红艳——我们这一代,定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东江之水长流不息,东纵精神亦如长明之灯。少年肩上担起的不该是清风明月,而是这土地山河的分量。自纪念馆走出那一刻,我胸中已点亮了一盏心灯——这盏灯,要照彻自己前行的路,也要辉映后来者脚下的途程。

作者: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五年级4班彭若兮;指导老师:李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