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村书记说⑲|厚街镇陈屋社区:荔枝树下的绿美答卷,生态与产业的双赢实践
东莞+ 2025-07-19 16:51:58

昔日鸡棚乱搭、荒草丛生的脏乱差之地,如今变成了风景优美的街头小公园;曾是废品乱堆、鲜有人踏足的旧村落现在不仅“颜值担当”,还增添了文艺气息成为社区的“人气高地”——这是东莞厚街镇陈屋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

走进厚街镇陈屋社区,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绿美古树乡村”就展现在世人面前。“东莞市最美荔枝古树群”——在册古树名木1株,后备古树17株,已全部登记建档并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挂牌保护率达到100%……陈屋社区不仅仅有古树,还有一批乡村景观小品、11个村庄公园等小生态样板、一支绿化管理小组……这个拥有古树的莞乡正在用植绿、护绿建设属于自己的绿美乡村。

产、城、人融合的绿美生态社区在这里拥有实景,小小村庄也容得下“青春”的梦想。从落后农业村到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陈屋社区的蜕变,正是一部生态与产业共生的乡村振兴教科书。基于此,今年7月初,陈屋社区带头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茂林,荣获“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个人”称号。

共建绿美乡村:

村庄绿树成荫人居环境“洁净美”

漫步陈屋祠前坊十四巷,一股古朴清幽的气息扑面而来:麻石巷道纵横交错,小径通幽。门前屋后的精致小花园,柳绿花红、花香四溢。一幅幅色彩亮丽的巨幕墙绘、一排排老旧建筑互相辉映,连接着当今与过往……。

晴朗白天,陈屋社区内,绿荫送爽,鸟语迎人。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结伴健身,老人们或观景亭内纳凉,或古树树荫下闲话家常,画面和谐欢乐,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夜幕降临,社区内鱼塘里的喷泉水花四溅、四周的装饰灯五光十色,旁边的茂密树木在灯光的映射下影影绰绰,远远看,仿佛一幅亮丽的油画。

陈屋社区党委委员王任枝告诉记者,如今社区面貌是焕然一新,社区道路、公园广场树木成荫,枝叶修剪整齐、有专业人员管理。成立绿化管理小组来“护绿”,共建绿美乡村来“植绿”。陈屋社区又绿又美不仅在于做“存量”,也在于做“增量”。

“护绿”就是做好“存量”。多年前,陈屋的先辈们种下的荔枝群生长茂盛、成群成林。为了更好地保护绿美古树群,陈屋社区专门成立一支专业古树修复养护队。这支队伍共5人,由网格组、绿化组工作人员构成,在后底岭公园内,对多棵树龄超100年的荔枝树,制作保护标识牌,标明“树名、品种、树龄”等,让街坊在逛公园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古树群。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不仅古树得到很好地养护,辖区内的绿化维护也更好了。2024年6月,陈屋社区受到东莞市农业农村局表彰,古树群获得“东莞市最美荔枝古树群”称号。

“植绿”就是做好“增量”。从2023年开始,陈屋社区开始利用村旁的闲置地进行改造。陈屋社区打造了一批乡村景观小品,并重点对三角公园、陈屋广场、聚福小公园进行提升。同时,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宅基地、边角地等,打造了11个村庄公园等小生态样板。

陈屋社区还利用现有的2个鱼塘进行升级整治,太平西路鱼塘整治周边的环境种上绿植,清理淤泥垃圾,整治水质种上荷花。陈屋社区还联合东莞市总工会100多人种植紫花风铃木77棵,为建设“绿美陈屋”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陈屋大街两侧的行道树已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陈屋广场上的花草树木也有专人细心打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陈屋的大小公园内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水电公厕、宣传栏、电子屏、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活化旧村老街:

焕发“绿美陈屋”新魅力

社区书记陈茂林告诉记者,他从1993年就在社区工作,如今已是32个年头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陈屋社区人多地少、集体经济薄弱,不少居民靠收废品、纸皮、卖菜为生,社区环境也比较糟糕。经过30多年长足发展,社区经济变强了,集体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社居的居住环境仍是“老大难”问题——直到2021年,陈屋社区仍有不少破旧不堪巷道坑坑洼洼,门前屋后荒草遍地,杂物废品乱堆放,鲜有人踏足……。

为改变这一现状,2022年陈屋社区以“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年”为契机,启动人居环境整治。祠前坊十四巷成为先行整治区,社区打出一套治理“组合拳”,包括巷道硬底化、建设“四小园”和凉亭、绘制墙绘、翻新美化外墙、灯光亮化、见缝插绿等举措。然而,整治工作刚启动就有居民提出异议,不同意社区在自家房屋外墙绘制大型墙绘。

“有居民担心大幅的墙绘会影响房屋形象。”陈茂林说,对于居民的顾虑,社区非常理解,毕竟实际效果如何大家也不知道。社区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没有勉强推进这项工作,而是找了其中一户作为试点,用实际效果让居民自己做决定。

没多久,一幅色彩明快、清新简约的自然风光墙绘出现在外墙上,非常抢眼,给这条破旧的村落带来了活力。“看到效果后,大家都同意了。”陈茂林说,不仅祠前坊十四巷的居民同意绘制墙绘,其他村小组的村民来居委会反映,希望社区也用这种方法帮他们美化旧屋。

经过几个月的“绣花式”整治,祠前坊十四巷旧村落被成功活化,不仅“洁净美”,还增添了几分文艺气息,整个村落焕发新魅力。整治过程中,社区还听取了居民提出的打通去后底岭公园捷径的建议,在祠前坊十四巷靠近公园的位置,新建一座步梯直通公园,大大缩短了附近居民去后底岭公园的路程。这一“贴心操作”大获好评。

“有了这条捷径,后底岭公园等于是家门口的公园了。”住在祠前坊十四巷附近的居民陈先生经常去公园散步健身。他说,以前去后底岭公园要绕行太平西路和陈屋大街,走路至少要20分钟,非常不方便,“现在不用3分钟就可以到达,几乎是‘零距离’。”“环境变好,人气也上来了。”住在附近的李姨表示,现在每到晚上就有很多人来散步,人来人往,往日无人踏足的旧村变得热闹了起来。

【对话】

东莞日报:下来,陈屋社区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如何更好地助推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绿美广东”和“绿美乡村”建设?

陈茂林: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建设好美丽宜居“绿美陈屋”,今年以来,陈屋社区“两委”班子深入调研、多方走访,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新的规划和设想,正在逐步推进和落实中。

一是陈屋金莹路“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有意将老旧闲置厂房(地块)改造为新型现代化工业厂房,打造精益高效的智能工厂和创新领航的标杆企业。该项目东侧临近祥鸿国际农批城,周边多为工业用地,临近环莞快速、莞太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主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的关键节点,能够充分接受来自周边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与产业外溢。该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投资,一期预计投资8387.79万元,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6.70%;二期预计投资1.56亿元,其中前期费用1840万元,建设费用1.38亿元。

二是民生福祉与居民幸福感紧密相关。这些年来,陈屋社区积极开展惠民工程建设。后底岭公园以青山绿道为基底,设置漫步道、骑行道和康体设施,是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空间,为陈屋市民日常锻炼休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下来,社区计划在后底岭公园新建两个休息驿站,增加咖啡屋、茶饮、小吃等商业元素,进一步丰富市民休闲生活,提供更多的户外休憩场所。

其中,第一处驿站,计划在原有的平台上设置集装箱并加以美化和装修,与原有的石桌石凳相结合,形成供市民休息的公园驿站。另一处驿站,现有环境生态优美,地势更高。计划在靠近围栏的闲置地块设置集装箱,建设带有露台的公园休息驿站,让市民既可以休息,又可以在露台高处欣赏公园风光,并在原有平台添置更多的娱乐健身设施,方便附近居民使用。

 

文字:资深记者 吕晓敢 实习生 周若芊 图片:摄影记者 陈栋 通讯员 罗志高 制图:记者 韩思朗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