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 张郦月《追寻烽火岁月,传承东纵精神​》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7-18 21:52:53

再次踏上东江纵队纪念馆前的台阶,脚步不自觉地沉了下来。每一级台阶都似在牵引着思绪回溯,砖石的微凉透过鞋底缓缓传来,像在指尖触碰岁月的纹路,又像在耳畔轻叩时光的门扉。台阶两旁的草木静默伫立,叶片在微风中轻颤,每一声沙沙细响都像在低声诉说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怀着满心敬仰与探寻之意,我推开纪念馆的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心灵叩访,就此开启。

历史厚重:文物无声诉峥嵘

跨入馆门,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凝固时光的展柜里,一件件布满弹痕与磨损的器物,一幅幅泛黄却目光炯炯的照片,瞬间将我拽回那硝烟弥漫的年代。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这里宣告成立(后于1943年正式命名)。这片热土,正是东江纵队浴血奋战的重要舞台。大岭山是东纵将士扎根的土地,是抵抗的堡垒。他们与当地乡亲血脉相连,同仇敌忾筑堡垒。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募集粮草、救护伤员;战士们则以灵活的游击战术,依托熟悉的山水,一次次给予日寇迎头痛击。那一封封穿越烽火的家书,字字泣血,刻满对家国的忠贞与对和平的炽热;那些简陋得近乎原始的武器,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在何等困厄中爆发的无畏勇气。

烽火见证:百花洞口的雷霆

展板上一段图文,深深攫取了我的心魄——那便是威震莞邑的百花洞战斗。1941年6月10日(其时部队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凶悍的日军及伪军400余人,图谋突袭大岭山心脏地带。东江健儿早有准备,在乡亲们的密切配合下巧妙设伏。战斗瞬间引爆!勇士们如猛虎下山,浴血搏杀。两天一夜的惊天撼地之后,战场留下50余名敌寇尸首(包括日军大队长),缴获武器弹药无数。百花洞的胜利,像一支火炬划破黑暗,极大地点燃了东莞军民的必胜信念,东江纵队的威名从此响彻东江两岸。

重走旧路:山路蜿蜒印忠魂

步出纪念馆,山风带着历史的余温拂过脸庞。我循着当年战士们的足迹拾级而上。脚下的石板仿佛还浸着战士的体温,路旁的古树虬枝似乎仍在警惕地守望四方。登临山巅,远望如今宁静祥和的村庄与沃野,眼前的安详与记忆中的惨烈画面交织翻滚。这片土地的和平,是何等沉甸甸——它是由无数东纵英烈的热血凝铸,由他们的忠魂守望。

心灵洗礼:精神之光照征途

这一程“重走”,是一次直抵灵魂的历史回溯,更是一次荡气回肠的精神传承之旅。东江纵队的英雄们,于民族危难绝境中挺身而出,以铮铮铁骨和赤胆忠魂,为家国苍生擎起一片不屈的天。那穿越烽火的坚定信念、那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那视死如归的赤诚奉献,至今仍如星辰大海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和平年代虽无硝烟,但东纵精神永存——它必将熔铸为我们的血脉与脊梁,当面对险阻时,它是我们无畏的勇气;当追逐梦想时,它是我们不息的引擎。传承此魂,赓续此志,方能汇聚起推动国家前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六年级3班张郦月;指导老师:巫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