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携手!肇庆146个项目落地!
肇庆发布 2025-07-18 11:34:22

7月15日,肇庆市召开“双百行动”暨校地合作座谈会,聚集市内外24所高校及中职学校和市县相关单位,总结校地共建成效,共商深化合作路径。自“双百行动”实施以来,肇庆紧扣“高校所能”与“地方所需”,推动146个校地共建项目落地生根,36个重点项目突破见效,65项成果获省级表彰,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肇庆市“双百行动”暨校地合作座谈会召开,并举行共建项目签约仪式。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春林 摄肇庆市“双百行动”暨校地合作座谈会召开,并举行共建项目签约仪式。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春林 摄

 

 

产业赋能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价值转化

 

 

鼎湖区永安镇的鳜鱼养殖企业里,

肇庆学院改良的荷鱼共生

原生态种养殖技术

源源不断为一池碧波注入清流和生机;

在鼎湖区沙浦基地,

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节水抗旱稻

已推广种植6000余亩,亩产提升15%。

 

图片

△图源 鼎湖发布

 

广宁县洲仔镇的“稻+虾”共养田里,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

“稻+”模式让撂荒地焕发新生,

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15万元,

相关案例入选全省首批

“双百行动”优秀示范案例。

 

2024年7月20日,博士服务团在广宁县洲仔镇开展旱地育秧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图源广宁发布2024年7月20日,博士服务团在广宁县洲仔镇开展旱地育秧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图源广宁发布

 

产业升级的背后,

是校地协同的“智力引擎”,

这个引擎不仅在田间地头

为农业发展助力,

还在实验室赋能制造业。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联合广东鸿图科技等企业共同组建“肇庆市金属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旨在凝聚多方力量,合力攻克“含油轴承质量提升”等产业技术瓶颈问题。

 

肇庆学院与广东爱晟电子合作研发的NTC热敏芯片,打破国外垄断,成果转化效益超1亿元。

 

广东鸿图展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摄△广东鸿图展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摄

 

肇庆通过“双百行动”,

让高校的科研优势与地方的

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既让农业技术扎根土地结出“富民果”,

也让工业创新突破壁垒产出“效益花”,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供了强劲的“智力动能”。

 

 

民生提质

教育医疗资源下沉的“肇庆实践”

 

 

“以前要去市里才能做的手术,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

怀集县患者李叔的感慨,

道出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实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驻点怀集县人民医院后,开展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等10项新技术,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68%,微创手术率达94.6%,培养出20名“带不走的本土骨干”。

 

图片

△图源 怀集县人民医院

 

教育领域同样硕果累累。

 

➛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封开实验学校(封开县广信中学)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可提供3500个优质学位;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投资2.3亿元捐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将为端州区新增2220个公办学位;

 

➛肇庆学院托管的鼎湖广利高级中学,通过美育浸润课程,让1500余名师生受益。

 

 

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封开实验学校(广信中学)。图源封开发布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封开实验学校(广信中学)。图源封开发布

 

文章配图

△广工商大实验学校效果图。图源 端州发布

 

一系列的措施,

既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更通过机制创新

让“输血”与“造血”并重,

为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提供了可复制的“肇庆方案”。

 

 

乡村焕新

美学与生态共绘的田园画卷

 

 

在端州区岩前社区,

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

“在地艺术设计大赛”

让旧街巷变身网红打卡点。

 

图片△“2024广东省高校岩前在地艺术设计大赛”举办,为肇庆城乡风貌注入活力。资料图片

 

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的屋顶咖啡,

由广东工业大学团队设计改造,

成为乡村美学示范项目。

 

DJI_20250306183951_0890_D.jpg

△铁岗社区众创空间。肇庆发布廖文奕 摄

 

肇庆学院“乡村美学工坊”

为四会市4条村完成规划设计,

提炼7套特色农房户型,

实现“一村一韵味”。

 

乡村美学工坊团队项目:沙头村村牌设计。图源四会发布

 

乡村风貌换新颜,

生态赋能同样亮眼。

 

➛华南农业大学在怀集推广的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30%;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高要区示范推广的“罗氏沼虾立体养殖模式”,实现了罗氏沼虾养殖产量与效益的双提升;

 

➛各校师生共植“双百林”“青年林”5000余株,为肇庆71%的森林覆盖率再添“美颜”。

 

 

图片

△图源 怀集发布

 

图片

△高要罗氏沼虾。邓达荣 摄

 

文旅融合更显特色。

➛德庆县联合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共建1.5亿元的龙母大剧院,打造“龙母贡”文创品牌;

 

➛广宁县依托高校设计团队,为竹笋、番薯干等农产品定制包装,推动农文旅收入增长40%。

 

 

微信图片_20250629111716.jpg

△肇庆发布廖文奕 摄

 

高校以美学思维重塑乡村风貌、

以科技力量守护生态底色、

以创意设计激活文化价值,

不仅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更构建起“环境美、产业兴、

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机制创新

从“结对子”到“共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项项成绩的背后,

是“双百行动”合作机制的不断创新。

 

 

自“双百行动”开展以来,

肇庆以机制创新破解校地合作难题,

构建“市县专班+校地联席会议+

清单化管理”机制,

推动24所高校与8个县(市、区)、

肇庆高新区“组团式”结对,

打造“全链条”保障体系。

 

 

 

如高要区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整合科研、体育、产业资源精准赋能。广宁县创新“政银企校”联动模式,举办金融对接会为企业授信111.59亿元,联合高校培育“广宁云吞”品牌,带动全国门店超1500家,年产值达28亿元。德庆县设立“双百行动”博士服务站,引进12名博士完成《德庆县旅游资源开发方案》等16项成果,成为县域发展“智囊团”。

 

 

 

德庆仲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的驻站博士到田间地头指导广藿香青枯病防治。受访单位供图德庆仲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的驻站博士到田间地头指导广藿香青枯病防治。受访单位供图

 

同时,还建立

“重点任务清单+项目台账”的

清单化推进机制,

实行“季度例会、半年小结”调度,

146个项目全部明确

责任单位、时间节点,

确保落地见效。

 

肇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还与广东药科大学、肇庆学院等高校与地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推进南药深加工、产教融合等项目。

 

接下来,

肇庆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

人才支撑、美学点亮”路径,

让更多“实验室成果”变成

“田间地头效益”,

让“高校智慧”真正扎根肇庆大地。

 

图片

资料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李杰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