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聚星火 支教结硕果——2024-2025年寮步-石龙组团赴浈江支教叙事
寮浈共建
2025-07-18 11:08:21
在浈江的晨曦与暮色之间,有一群教育人正以躬身耕耘的姿态,在课堂内外编织着温暖的教育图景。这些散落在校园各个角落的身影,正用看似平凡的坚守,让教育的微光在浈江的土地上渐次燎原。
王伟老师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核心创新集体备课形式,推动浈江区集体备课提质增效,为教师减负赋能;打造教研共同体,通过支教团队送课“输血”、驱动本地教师送教“造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辐射。
徐华凤老师立足浈江区教师发展需求,在全区开展专题讲座2场覆盖200余人。同时深入基层精准帮扶4名特殊儿童(龙腾3名+花坪镇1名),组织家长教育指导5场惠及3个特需家庭,以专业力量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陈静老师建议犁小开展30+10的高效课堂模式,吃好课堂正餐;听推门课,检查正餐是否吃好,是否好吃;每周一练,在正餐外的水果点心,补充更好的营养。由于好好吃“课堂饭”,所以教学质量倍儿棒!
王琴老师组织寮浈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参与20场“寮·印·浈”跨区域语文教学联合培训;指导朱晓倩、李远欣、钟桂香等10位青年教师在外校执教公开课6节、送教下乡8次,工作室学员一年内共获奖50余项。
卢沛斌老师带领的寮浈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举办了6期活动,每期活动培训了7名教师,受惠师生350人左右。工作室教师共获奖:省级一等奖4人,市级一等奖6人,市级三等奖2人,区级一等奖12人。
祁金冰老师成立寮浈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变革“学习共同体”模式。开展公开课12节、送课35节。依托工作室,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一年来,工作室成员获省级二等奖 1 项、市级 1 项、区级 4 项,学生区计算比赛获奖率提升至 11.46%。
韩巧琴老师累计走访学校38户家庭,其深情关怀赢得学生真挚回馈,一害羞女孩曾亲吻其脸颊以表师爱之深。此外,莞韶工作坊一学期成功举办讲座与课例10次,惠及147名教师与6615名学生,指导工作室成员荣获12项殊荣。
彭月老师聚焦教学实效,大力推行分层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学力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任务,有效地减轻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梁骏杰老师以师者匠心,助力3所粤北学校(黄金村中心小学、沙梨园中心小学、金沙明星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科学体验调查活动推广学校。通过2次市级课例、7次区级课例展示,1次市级讲座、1次区级讲座分享引领同行申报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推广学校。
张汉捡老师是东莞市横沥中学欧艺妃老师的实习指导老师,得知张老师在十三中支教后,她主动提出回馈初中母校。在张老师的牵线搭桥下,她为十三中捐赠了价值1200余元的羽毛球训练器材。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情,在球拍的挥动间薪火传递。
陈玉英老师认为有序的行为规范是高效学习与健康成长的基石,她积极协助学校制定《黄金村中心小学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儿歌版)》等,并进行全校诵读比赛,效果斐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陈老师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黄笑兰老师发现孩子们英语“张不开嘴”。她潜心教研,创新方法:将枯燥的单词和课文编成音乐,用鲜明的图片、视频勾画知识,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同行者。渐渐地,羞涩的朗读变成了自信的对话,孩子们眼中有了与世界连接的光。
张玉玲老师根据黄金村中心小学的具体学情开展的“莞式”skeleton骨架文本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期末考试中,有3个班分别名列年级的一、二、三名。在全校的英语单词竞赛中,2个班分别获得团体第一名和第三名。
骆璟琳老师匠心独运,在课堂悄然转身,开展项目式学习中,她是精心的设计者、敏锐的观察者与温暖的陪伴者。于关键处设问,在瓶颈处铺阶,以专业与耐心,静待每一颗探索的种子破土、抽枝,终成栋梁之姿。
这些不被时光掩埋的瞬间,早已在浈江教育的脉络里生长成参天大树。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匠心坚守中,让每个教室都成为孕育希望的土壤,让每一次教研都化作推动成长的涟漪。
一年来,寮步-石龙组团紧扣“一核两融四助力”工作主线推进支教帮扶,取得显著成效:
教学质量提升:帮扶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其中犁市镇中心小学排名大幅跃升,全市排名从第153位跃升至第122位;
构建帮扶体系:统筹资源并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帮扶体系,资源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覆盖初中三个年级全学科下册的教学设计653份、课件647份、练习130份;
发挥辐射作用:融入区域教研,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全年承担讲座(公开课)114节次,教研共同体开展送教21次,惠及师生超27000人次;
优化教学模式:创新“30+10”“10+30”课堂模式,推行学科教师每天巡堂2次、养成教育等制度,持续优化教学模式与常规管理;
助力教师成长:分层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指导青年教师80余人次获省、市、区奖项;在犁市中心小学开展22期粉笔字培训,教师书写优良率提升至85%;
助力学生发展:通过“每周一练”“分层作业”等措施夯实学生基础,依托科普、非遗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梁骏杰老师主持的黄金村流动科技馆累计接待师生超20000人次,有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丰富校园文化:通过组织跨市足球比赛、邀请赖新小学足球队赴东莞访学及“每周一歌”等活动,培育校园活力文化;依托“爱心手拉手”“莞韶童梦”“非遗墙”等项目,深化地域文化联结。
这是寮步、石龙师者用时光写就的故事:以微光为引,终让教育的星河照亮每一个奔赴未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