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文明之约丨东莞石排埔心村:旧貌换新颜,文明富村双丰收
东莞+ 2025-07-17 14:40:38

清晨的埔心村,王氏大宗祠前的广场上早已热闹起来。白发苍苍的老人伴着舒缓的音乐打太极,动作舒展有序;孩子们在新修的游乐区追逐嬉闹,却不会随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这样充满烟火气又透着文明气息的场景,是埔心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的生动注脚,也藏着村子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这个村子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浪潮中全速前进,凭着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家底,更借着文明创建的东风,愣是把日子过成了“升级版”:2024年,村社总资产飙到63818万元,同比增长2.8%;总收入6670万元,同比增长2.2%;纯收入5057万元,同比增长3.8%。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埔心村从旧貌到新颜、从物质富足到精神丰盈的蜕变密码。​

“破旧”向“创富”集体经济大翻身

埔心村在搞钱这件事上,思路清奇又务实。他们死死抓住“空间拓展”这个核心,把城市更新玩得明明白白。按照“向高层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的思路,拆旧建新、收购私人物业,一套组合拳下来,集体资产噌噌往上涨。​

就说村里那栋工业大厦和宿舍吧,原来可是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旧铁皮厂,一年租金才30万元。埔心村大手一挥,砸下4000万元,拆旧建新搞出一栋8层工业大厦和一栋10层宿舍,总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这一操作,直接让年租金飙升到600万元,翻了20倍。

如今的埔心村,产业根基打得稳稳的。以印刷包装、塑料五金产业为主,村里200多家企业扎堆,光规上企业就有27家,妥妥的“产业大户”。而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村里还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文明创建,不少企业设立了“文明车间”“诚信经营岗”,让文明之风在产业链上传递。​

10大工程齐发力,村子美成“网红打卡点”​

埔心村实施“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程、停车位及景观升级改造工程、路灯景观升级改造工程、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广场及舞台升级改造工程、见缝插绿建设工程、道路环境提升工程、公厕革命工程、王氏大宗祠及周边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等10个项目,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推动农村整体品质显著提升。其中,埔心市场的升级改造是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

埔心市场因建设年代已久,设施陈旧老化,服务功能滞后,存在着摊位布局不合理、采光不足、排水设施老化等诸多问题。为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提升村级基础服务设施,埔心村投入约700万元开展“埔心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对埔心综合市场进行拆除重建。重新布局后的市场,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现代化综合市场,极大地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通过对村落的入口标识、空地、道路设施、排水系统、绿化景观等进行升级改造,扎实推进“民生大莞家”项目,改善村内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将埔心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村落。​

此外,为确保整村的干净整洁,埔心村每年投入100万元,安排人员对村内的旧屋、旧路、边角地等卫生死角进行清洁,清理整治暴露垃圾、堆放废弃杂物等情况,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而村民们也主动加入到环境维护中,“门前三包”落实得妥妥的,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不少村民还在自家小院种上花草,为村子添绿增彩,这正是文明创建中村民自觉意识提升的体现。​

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每年公益福利支出2900万元​

埔心村的经济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了看得见的美好生活环境,还以补贴政策的形式,实实在在惠及村民。从医疗、教育、养老、分红等各方面,增进民生福祉,以浓厚的民生保障“底色”,进一步增强群众归属感和获得感,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从2015年5月开始,埔心村开始实行村民医疗补助制度,对患病住院村民的个人医药费用进行全额补助,每人补助上限为15万元/年,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给予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埔心村还会额外给村里的老人发放养老金,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也减轻年轻人的养老负担。据了解,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59周岁以上就可以领取养老金,每人每月1800元。​

人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多年来,埔心村推行教育补助和奖学金制度,希望通过这种激励机制让年轻人好好学习,回馈家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在教育补助这块,高中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全日制大专、本科、研究生每人每年补助6500元。而在奖学金方面,成绩优秀者,中考奖励1万元,高考奖励1-3万元,考中清华北大的奖励2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埔心村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树立榜样,引导村民传承优良家风,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村里矛盾纠纷越来越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股文明力量,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相互促进,让埔心村的“全国文明村”招牌越擦越亮。

文字:记者 张喜林 图片:通讯员 石排宣 视频:陈栋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