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交通看南城⑧|多个项目焕新亮相,绘就交通品质新图景
东莞+ 2025-07-17 10:52:57

编者按:交通体系不仅是城市高效运转的“生命线”,更是驱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协同的核心支撑,在引领城市空间拓展、优化功能分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塑造城市美学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东莞深度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南城街道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始终秉持“拓空间、提品质”发展思路,深度践行“四个转变”前瞻理念,大力发展“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全力塑造东莞对外展示的魅力“门户”与品质“名片”。

从单一公路交通向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跨越,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迈向追求品质化出行体验,南城在交通变革中不断实现城市空间潜力的释放与城市品质的全面跃升,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东莞日报》持续推出“品质交通看南城”系列报道,探寻南城交通蝶变之路,见证城市焕新的惊喜蜕变,共绘更具品质的美好蓝图。

当前,南城街道正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秉持“拓空间、提品质”的发展思路,践行“四个转变”前瞻理念,大力发展“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全力塑造东莞对外展示的魅力“门户”与品质“名片”。

连日来,南城多个综合交通、品质交通项目竣工,在拓展城市空间、提升交通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南城第一初级中学交通改善提升工程已完工通讯员罗伟良)

南城第一初级中学

交通改善工程完工

南城坚持为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量身定制”专属的精细化交通整治方案,积极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深度参与交通治理,切实提高学校周边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南城第一初级中学作为南城开展交通改善提升的26所中小学之一,因位于环莞快速路入口附近,不少车辆会在学校门口的掉头口进行掉头,并且需要跨越多车道驶入快速路,十分容易造成拥堵,影响直行车辆通行。

针对上述问题,南城有关部门、单位多次展开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学校周边存在的交通组织问题,全面梳理车辆通行需求,精准把准“小切口”制定交通优化方案和措施,实现通行效率“大提升”。

今年4月初,南城第一初级中学周边交通设施改善工程正式开工,通过道路交通改善、慢行品质提升等多个“微改造”,提高周边路网的运行效率。

为改善掉头车辆拥堵影响直行车辆通行等情况,工程进一步优化周边交通组织,科学调整科创路掉头口位置,增设相关路口的信控交叉口、路中隔离护栏等,有效减少车辆尤其是大型货车掉头对学校门口交通状况的影响。

此外,工程把科创路-赤岭工业路路口改造为十字交叉口,将有效分流需要进入环莞快速路的车辆,进一步减轻学校周边掉头口的交通压力。

本次工程结合学生绿色出行需求,还完善了周边慢行系统建设,在学校侧门增设前往公交站台的人行步道,修复部分断面人行道,使学生前往乘坐公交时更加舒适、方便,进一步提升了出行体验。

据介绍,工程已于今年6月底完工,有效提升了学校周边交通效率,为保障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城滨河路(石鼓段)悄然变身为高颜值亲水步道南城供图)

滨河路(石鼓段)

亲水步道焕新亮相

日前,历经近一年的精心雕琢,南城滨河路(石鼓段)悄然变身为高颜值亲水步道,成为市中心最值得一逛的新地标。

滨河路(石鼓段)改造提升工程的起点位于大龙路交叉路口,沿东引运河东岸向东北方向延伸,终点与白马中心路相交,道路建设长度约2.5km,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40km。工程包含碧道建设、亲水步道、景观休闲平台、周边绿化提升等内容,设计范围南起大龙路,北至白马中心路,目前已基本竣工。

全长约2.5公里的亲水步道沿河蜿蜒,南岸1.5公里、北岸0.8公里,以2米宽透水铺装打造,沿途设置景观休闲平台和绿化带,成功打造成为运动、观景、社交的共享空间。

在亲水步道漫步,市民可近距离观赏城际列车飞驰而过,也可以静静观赏运河风光,真切感受“水清鱼跃、白鹭翩跹”的生态修复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道路设计将人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致力于更好地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健康性。道路升级充分关注所有交通参与者,通过完善慢行系统,打造完整、连续、无障碍的人行道,并形成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构建起高品质道路交通网络。与此同时,慢行系统与亲水步道无缝衔接,形成“骑行+漫步”的立体交通网络,市民可自由切换通勤与休闲模式。

此外,改造后的滨河路为双向四车道,采用高韧超薄沥青铺装,降噪防滑效果显著,为驾驶人以及骑行者提供安全与舒适的双重保障。随着后续夜晚灯光亮化的逐步推进,亲水步道将以暖色调勾勒河岸轮廓,届时,“半城山色半城水”的诗意夜景将会精彩呈现。

石鼓城中村道路及停车场改造项目

新增600多个停车位

2025年,南城街道在拓展停车空间上持续发力。一方面,继续深挖桥下空间潜力,计划在环莞快速蛤地段、鸿福大桥、宏远大桥的桥下空间,分别新增338个、73个和78个停车位,让原本闲置的桥下空间“变身”便民停车场所。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路外停车设施建设,规划打造万科翡翠花园周边地块地下停车场(198个车位)、石鼓城中村道路及停车场改造项目(620个车位)、大拇指停车场(900个车位)等3处停车设施,力争全年新增停车位超2000个。

日前,记者了解到,作为南城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停车资源扩容的重要项目之一,石鼓城中村道路及停车场改造项目,已于今年6月底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石鼓城中村道路及停车场改造项目将提供600余个停车位,方便了周边上班族、小区居民,以及到儿童主题公园、石鼓河等打卡的游客。

石鼓城中村道路及停车场改造项目,是南城石鼓社区加大停车设施供给、优化停车管理的关键一步。自去年年底启动以来,项目通过升级改造、地面优化,对社区原有的裸露泥地进行环保智慧改造升级,并增加电动车充电桩,预计提供600余个停车位。

 

(水濂湖公园环湖主园路提升改造工程跑道改造总平面图南城供图)

水濂湖公园

环湖主园路将大提升

南城推进“百千万工程”——水濂湖公园环湖主园路提升改造工程即将竣工。此次改造将进一步优化主园路空间分配,提升通行安全性与功能性,届时市民将享受到全新的健身环境。

本次提升改造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将原有花岗岩路面改造为自结纹全塑胶跑道,对下沉人行道进行跑道透水砖翻新,同步开展人行道透水砖翻新、路口无障碍改造及导视标牌、标识标线设置等。

主园路全长约6.7公里,改造采用高标准全塑胶跑道设计。其中5.52公里的标准段,规划为4.5米骑行道+2.5米跑步步道+2米慢行步道,可满足不同市民的健身需求;其余1.18公里非标准段,则结合道路现状,采取与机动车道隔离、跑步步道与慢行步道合并、人行道下沉等措施,确保改造后主园路安全实用。

改造后的主园路将实现路权清晰、功能齐备、设施完善,完成从“能用”到“好用”的质变,为市民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

项目负责人介绍,水濂湖周边汇聚了东莞植物园、水濂山森林公园、青竹笋等优质节点。通过本次提升改造,可串联起周边各类单元节点,完善周边慢行系统,构建全龄友好的环湖健康活力空间,为广大跑友、骑友等健身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健身场地。

文字:记者 刘志斌 图片:南城街道 通讯员 罗伟良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