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黔协作,莞爱铜行。近日,东莞“公益+”助力铜仁“十县百村千人”助学行动首批36万元爱心助学款跨越千里,送达270名铜仁困境学子的手中,引起多家媒体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响强烈。

在这场以教育为纽带的爱心接力中,离不开一个个社会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他们为山区孩子点亮了希望的灯塔,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东西部协作”的深刻内涵,书写着许许多多暖心的故事……
汤超荣:希望助人为乐精神代代传承

一等功臣、71岁老兵汤超荣(人称:汤叔)在本次助学行动中捐出三年抚恤金与慰问金2.2万元,全家三代人接力助学。
汤叔不但带儿子和孙子捐资助学,亲临铜仁市将爱心款送到困境学子手中,还现场给受捐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讲述当年血染战场、救助战友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深受感动。
受助的敖寨小学六年级杨婉婷,这个曾因学费压力想辍学的女孩,被汤叔的事迹以及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打动。
杨婉婷站在台上坚定地说:“是你们的善款像一束光照进我的世界……等我们长大,也要成为你们这样的人!”
在捐资助学上,汤叔表现得比较低调。在“十县百村千人”助学行动期间,面对记者欲对汤叔进行个人专访时,他委婉拒绝。汤叔说:“我个人的捐助不值一提,就不用报道了。我现在的目标是养好身体,用自己的行动多引导我的儿子、孙子更多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助人为乐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黄丹:吸引更多人加入播撒“爱的循环”

黄丹,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望牛墩税务分局协税员,党龄27年的退役军人,东莞“公益+”助力铜仁“十县百村千人”助学行动总策划人之一。
活动之初,黄丹先两次去到铜仁市,带领东莞公益团队深入铜仁10个县区、200余个村,对1000名困境学子开展摸排,为349名学子建立成长档案。
他还通过东莞市益起来公益服务中心,向铜仁市的学子捐赠了30个篮球,价值2400元。
在东莞市的公益服务领域,黄丹早已是一颗耀眼的星星。
黄丹少年时家境贫寒,濒临辍学的他,正是在陌生好心人的资助下才得以完成高中学业,继而获得当工人、参军入伍的机会。“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在艰难前行路上得到别人‘扶一把、送一程’的积极意义。”
2001年底退伍后,黄丹来到东莞务工,在拿到第一份工资的瞬间,返乡途中那个因交不起课本费而只能在教室窗外偷听的男孩身影立刻浮现在他脑海,那一刻,黄丹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定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省下至少100元,资助贫困学生。“虽然当时这笔钱不多,但却是我反哺社会的起点。”黄丹说。
2002年,黄丹又开启了一场跨越23年的“公益长征”:行程10万里,走访800多户困难家庭,牵线搭桥使得超过1500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从青涩退伍兵到公益“老班长”,他将军营淬炼的坚韧与党员初心,化作照亮贫困学子的微光。
公益对黄丹而言,已从“个人坚持”内化为“生活习惯”,更升华为推动“万人同行”的使命。未来,他希望将“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的部队口号,在更广阔的公益天地间践行,吸引更多人加入这场播撒希望的“爱的循环”。
刘小伟:孩子朴实的话让我流泪

刘小伟,东莞市石碣镇小伟诊所医生、市政协委员、“广东好人”称号获得者。
在本次助学行动中,他资助了17名铜仁市学子,捐款2万元,并亲临贵州省铜仁市将善款发放到受助者手中。
江口县怒溪镇受助学生郑宇森的父亲于5月17日去世,生前身体残疾且患病一年多,母亲又因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经济早已被拖垮。目前,郑宇森由叔叔照顾,而叔叔一直是单身汉,其经济也非常困难,很难供郑宇森继续上学。下个学期郑宇森上初三,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他一直很迷茫……一直等到刘小伟的到来,郑宇森的目光里才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
当他拿到助学金时,紧紧地拉着刘小伟的手,说:“叔叔,你就像我爸爸一样!”
这一刻,一句朴实渴望父爱的话,当场让刘小伟以及现场的许多人流下眼泪。刘小伟觉得,孩子缺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资助,更多的心灵上的关爱。“我会一直关注他,不单单在物质上给予他帮助,更要在心灵上给予他安慰!”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刘小伟就已经开始资助贵州省的学子了。当时,他受石碣中学校长赵金阳资助贵州学子事迹影响,亲自到贵阳市的偏远山村实地走访后,便开始资助贵州省的困境学生。
截至目前,刘小伟共资助131名学生,捐款30多万元。
叶晋锋:用行动感化他们的学习态度

叶晋锋,东莞市爱莞家公益服务中心理事,东莞市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本次助学行动中,他资助了10名铜仁市学子,捐款1.5万元,并到困境学子家中实地走访。
受助者谭好——石阡县甘溪香仡佬族侗族民族学校初一学生,特殊家庭的孩子。爸爸因特殊原因长年在外顾不上家,妈妈患严重的糖尿病,两个姐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家庭生活非常拮据。由于母亲生活几乎不自理,谭好不但要学习,早中晚都要给妈妈做饭。即便是家庭条件艰苦,谭好的成绩依然保持良好。
叶晋锋将助学款发放到谭好手中后,还亲自到谭好家走访慰问。
谭好家住在一间破烂的房子里,家中除了一张木床和几张木凳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当我走进谭好家时,我都不敢想象,他们家的条件会这么艰苦,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里酸酸的。”叶晋锋说。
当助学金和慰问品发放到受助者手中,他们感激和重新点燃希望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叶晋锋。
叶晋锋说,这一次赴贵州省铜仁市助学,让他感受到了,物质上的资助到行动上的关爱,能填补困境学子缺失的某种爱,同样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某种安慰。他将坚持走在助学之路上,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困境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何晓明:18年助学路,300余张课桌因他点亮

东莞诚信企业家、大兴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晓明,18年来用行动绘制出一张跨越全国的“爱心助学地图”。
2007年,事业初成的他便开始资助谢岗镇南面村10名大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持续8年。2016年,他在家乡岳阳捐资12.6万元成立首个助学站,承诺长期资助40余名困难学生。此后,云南勐海、贵州毕节、青海玉树等地相继亮起助学星火,他连续三年为玉树学子捐赠总价15万元的定制冬衣。

18载春秋,近200万元投入,300余名学子命运轨迹因他悄然改变。每一笔捐款背后,都藏着他“诚信创业,快乐人生”的朴素信念——这份诺言,既闪耀在商场沉浮间,更流淌在助学征途上。从一诺千金填补客户货款缺口,到一诺十八年点亮求学星火,何晓明用行动诠释了诚信的宽度:它不仅是企业生存的基石,更是心系家国、回馈社会的深沉情怀。
如今,何晓明办公室墙上那幅被助学站点缀的中国地图,已成为他心中最美的风景。每一处标记,都承载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故事。当被资助的孩子们在来信中写下“何叔叔”,当受助学子学成归来反哺乡梓,这位老兵企业家知道,自己用诚信与善意浇灌的种子,终将在时光里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这些来自莞邑大地的善者仁翁、爱心人士们用自己的行动,在莞铜协作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善举如同星星之火,必将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爱心,让这份温暖在莞铜大地不断传递、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