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护司法权威、兑现胜诉权益的征途上,执行工作往往面临“人难找、财难寻”的困境。近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樟木头法庭凭借一套“排查关联线索+司法拘留+涉刑研判”的执行组合拳,成功执结一批涉及41名申请人的不当得利纠纷系列案,将164万余元执行案款悉数追回,有力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执行的力度与智慧。
41人的服务费究竟落入谁的口袋?
张先生等41名购房者在房产中介夏某双处购房时,向其中介公司支付了5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服务费。经法院判决,夏某应向张先生等41名购房者退还服务费,但是夏某双一直没有退款。
该案于今年2月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执行法官朱红奎立即采取行动,线上线下同步查控财产,对被执行人夏某双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等措施。然而,夏某双杳无音信,执行法官始终无法查找到他的踪迹,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僵局。
一筹莫展之际,执行法官得知申请人准备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因为申请人认为是房地产公司没有给夏某双相关款项,才导致夏某双无力返还额外收取的购房服务费。
经查询,该房地产公司作为被执行人深陷债务纠纷,即使41名申请人代位权诉讼胜诉,很可能再次面临“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窘境。
排查关联线索让“挂名高管”主动现身
“与其等待诉讼结果,不如主动出击,深挖关联线索,寻找执行突破口!”为了实质化解纠纷,朱红奎调整策略,将目光聚焦于申请人于夏某双的交易细节、夏某双与该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往来。不同寻常的细节渐渐浮出水面:夏某双虽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却曾委托律师代理处理41起纠纷,还在四家房地产中介公司担任管理层。
“这些迹象表明,夏某双并非没有资金履行付款义务,而是在躲避履行债务的情况。而且夏某双收取费用的方式不同于往常交易,还需要研判是否涉嫌骗取购房者服务费的违法犯罪行为。”朱红奎遂即前往夏某双任职的四家公司,深入调查其实际收入情况。
“没有想到法院还能通过其他公司找到我。”夏某在惊讶之余,感受到法院强制执行的决心,终于在6月4日主动到樟木头法庭接受调查。
然而,当朱红奎严肃督促其财产申报及履行方案时,夏某双开始推诿,声称自己只是在公司“挂名”,并非公司实际控制人,以此为由拒绝履行还款义务。
“你没有钱偿还164万余元的债务,却有钱聘请律师参与41起案件的诉讼,你要如何解释?如果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我们将对你采取司法拘留等其他强制执行措施。”
面对执行法官的严厉诘问与释法说理,夏某双依旧辩称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支付律师代理费,自己分文未有,无法履行还款义务。
“司法拘留+涉刑研判”让被执行人主动还款
考虑到夏某双多次抗拒执行、毫无履行意愿,朱红奎依法对夏某双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与此同时,朱红奎联系夏某双诉讼阶段的代理律师,通报法院正在研判夏某双可能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及诈骗等刑事犯罪,拟移交案件线索至公安机关。
6月13日下午,被执行人夏某双迫于执行威慑,委托诉讼阶段的代理律师携带164万余元款项前来法院,现场代为履行全部付款义务,41名申请人足额拿回执行案款。
鉴于夏某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履行完毕,法院在当日提前解除了对夏某双的拘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