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道滘十大人气小吃店②|老铺传香,新味添彩!一口尝尽水乡烟火里的新旧故事
东莞+ 2025-07-16 18:13:31

近期,经过网络投票,“2025年道滘镇十大人气小吃店”评选结果揭晓。这些散布在道滘街巷里的小店,有的守着几十年的老手艺,有的用新潮创意激活传统,有的靠父子接力延续烟火——它们藏着水乡最鲜活的滋味,也写满新旧交替里的生活故事。近日,记者走进这十大人气小吃店中的另外五家,探寻藏在道滘街巷里的地道风味。

源记饮食店:8元“一盅两碟”,老味道里的父子接力

九曲村的清晨,总被源记饮食店的排骨香唤醒。“一盅炖饭,两碟排骨”,是本村人吃了几十年的早餐标配。稍上年纪的街坊尤其“中意”这组合:炖饭绵密,排骨带着秘制酱香,下肚便浑身是劲。这份早餐8元起步,最贵的大份也才12元,却成了唤醒九曲人的“秘密武器”。

店里的热闹,从凌晨就开始了。源叔站在操作台后,右手执三寸竹片,左手戴胶手套,面前的肉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云吞。竹片一拨,云吞皮落掌心;再一拨,肉馅跟上;一捏一送,一只饱满的云吞便落进空盆。两三斤肉馅转眼成两大盆云吞,像一场“云吞雨”落在盆里,这是源叔练了几十年的绝活。

“现做比什么都重要。”源叔是正经厨师出身,早年在九曲村市场开起广源饮食店,后来改名源记,几十年坚持粉面、云吞现点现做。刀工、火候都是练家子本领,连牛腩的软糯、云吞的鲜灵,都藏在“现做”二字里。

如今,这份坚持交到了儿子聪哥手上。以前做辅警时,聪哥每天先到市场挑好排骨、时蔬,再去上班;现在他辞职回家当“店二代”,第一件事仍是去市场选食材。“食材新鲜、做法对味,才能留住人。”父子俩一老一少,守着小店,也守着九曲村的早餐记忆。

九爷冰室:港风里的烟火,外贸人转行后的“用心味”

新兴路上的九爷冰室,一到下午就飘起牛杂香。阿滔和同伴正忙着打包:刚串好的牛杂浸在秘制汤底里,油润透亮;猪红汤冒着热气,韭菜的清香混着猪血的嫩滑;猪扒包咬开时汁水四溢,配一口手打柠檬茶,成了街坊的“下午茶标配”。

十年前,阿滔还是外贸从业者,2019年在香港街头吃了一碗牛杂,突然想把这味道带回道滘。从手信街到新兴路,他开了十年店,从“广源”到“九爷”,靠的是“新鲜、干净、用心”。每天的牛杂自己串,汤底自己调,猪红当天采购,连柠檬茶都是手打现做,“饮料8元起,大家吃得开心最重要。”

店里藏着阿滔的“港风情结”。前台背景墙写着“佐敦”“铜锣湾”等香港地名,用餐区贴着港星海报和街道老照片,坐在这里吃牛杂,像走进香港的老街区。他爱用本地俗语做广告,墙上“好撚好食”四个字直白又亲切,但真正圈粉的,还是味道里的诚意。

“以前觉得俗广告能吸引人,现在才懂,用心做的东西自然有人认。”今年参评“十大人气小吃店”,阿滔不仅想让街坊认可,更想让游客知道:道滘不只有传统味,还有这样带着港风的烟火气。

泰叔豆腐花:三代人守一碗豆花,古早味里的新花样

泰叔掀开铁桶盖的瞬间,豆香能飘出半条街。雪白的豆腐花在桶里微微颤动,舀一勺淋上糖水,入口滑嫩清甜,这是道滘人吃了四十多年的味道。从泰叔母亲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五毛钱一碗”,到如今固定店面里的“3.0版本”,这碗豆腐花已传了三代。

“每天只做两桶,卖完即止。”泰叔守着古法:凌晨磨黄豆,石磨出浆,古法点制,确保豆花带着当日的鲜润。4元一碗的招牌豆花是老客标配,红豆豆花成了年轻人新宠,最特别的是“麻辣豆腐花”——秘制辣椒酱泼在雪白豆花上,咸香微辣中和了豆甜,打破了“豆花非甜即咸”的刻板印象。

除了豆花,祖传炸鸡翅也是招牌。鸡翅裹粉现炸,外焦里嫩,咬开时汁水爆开,配一口冰凉豆花,成了夏日里的“顶流”。熟客推门就喊“来两碗打包”,从小吃到大的辉仔带着孩子来,一口就找回童年:“还是那个滑嫩的味道。”

现在儿子阿明成了“3.0版本”传承人,泰叔笑着说:“妈妈传给我,我传给儿子,只要有人爱吃,就一直做下去。”这碗豆花早已不是简单的小吃,成了道滘人关于童年、邻里和乡愁的载体。

Hello佳佳美:老字号玩出新潮,非遗与甜香撞出火花

推开Hello佳佳美的玻璃门,现烤面包香混着咖啡香扑面而来。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粽子特饮”——抹茶牛奶里浮着粽子碎,配着熊猫布丁;花边葡挞、舒芙蕾刚出炉,外皮酥脆,内里绵密;二楼的非遗艺术空间里,有人正看着道滘传统小吃的老照片,这是老字号佳佳美玩出的新花样。

“不止卖吃的,还要让大家看见道滘的文化。”店主叶嘉慧说。一楼是美食区:网红糕点、水果松饼、煎炸串串一应俱全;二楼是非遗空间,墙上挂着道滘小吃的老故事、老手艺,成了游客打卡地。“道滘墙”前总有人合影,非遗展柜里的老物件,让年轻人知道“原来道滘小吃有这么久历史”。

创新是这家店的关键词。端午推出粽子特饮,把传统粽香融进饮品;用“好运锦鲤”“莓有烦恼”给饮料起名,贴合年轻人喜好。但底色仍是本土味:用料选道滘本地食材,味道保留水乡的清甜,就连手信区的包装,都印着道滘的小桥流水。

“参加评选,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道滘的好。”开业一年多,这里成了新地标,老客来吃惯了的糕点,游客来尝鲜的特饮,都在诉说:老字号也能潮起来。

升禧簸箕肠粉:竹香里的坚守,从300份到400+的口碑

升禧簸箕肠粉店的清晨,总排着长队。竹制簸箕里,米浆摊成薄透的粉皮,蒸50秒就熟,带着淡淡竹香;淋上蒜蓉辣酱,咬一口,粉皮滑嫩,肉馅鲜香,这是让食客专程从外市赶来的味道。

“用簸箕蒸,就是为了这口竹香。”店主说。簸箕是消耗品,1个半月就得换一次,每天收工还要深度清洗,但他觉得值——铁盘蒸不出竹香,也留不住粉皮的嫩滑。去年被报道后,肠粉销量从日均300份涨到400多份,下雨天也有人冒雨来吃。

除了经典肉蛋肠,牛肉肠是回头客最爱:牛肉新鲜腌制,嫩滑不柴;猪红粥绵密无腥,早上来一碗暖胃;竹香蒸米粉带着竹的清新,配秘制酱汁,吃过就难忘。“没什么花哨的,就是把粉蒸好,料新鲜。”店主笑着说,这次评上“人气店”,更要守住这份实在。

这些小吃店,是道滘烟火的缩影。源记的父子接力、泰叔的三代传承,藏着“旧”的坚守;九爷冰室的港风、Hello佳佳美的新潮,透着“新”的活力;升禧肠粉的竹香,则是老手艺在当下的回响。它们用一碗粥、一碟肠粉、一块豆花,把水乡的滋味和故事,讲给每个食客听。

文字:刘维佳 通讯员 道滘融媒体 图片:道滘融媒体供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