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全国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名单。其中,来自东莞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茶山镇超朗村、石排镇埔心村、横沥镇隔坑村、东坑镇黄屋村、麻涌镇麻三村榜上有名。横沥镇隔坑村还受邀参会交流经验。这是东莞镇村的光荣,也是东莞全市的光荣,彰显了东莞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东莞历来重视文明乡风建设,近年来又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两个文明共享计划”、强化文明创建和文化赋能助力“百千万工程”等有效举措,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文明共建共享,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促进千万市民与东莞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文明浸润乡土,增进民生福祉,点亮美好家园。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文明创建工作与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相统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东莞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为抓手,努力绘就心灵美、风尚美、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的“五美”乡村画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了生态底色,农房风貌提升留住了乡愁记忆,乡村文化空间营造丰富了文化供给,文旅融合把“流量”变为了“留量”,移风易俗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在“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中,东莞着力打造文明创建和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东莞样本”,覆盖全市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点引领文明新风尚,便捷高效、丰富多元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明共建共享,促进共生共荣,凝聚奋进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东莞,吸引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就业创业,他们遍布东莞城乡,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发展热土上筑梦、逐梦、圆梦。面对非户籍人口占比超七成的特殊人口结构,东莞创新推出“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着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最大参与者与受益者,让广大流动人口感受到东莞的文明、友好和善意。通过“两个文明共享计划”,东莞进一步擦亮“友善之城”的城市形象,营造“我与东莞共成长”的城市环境,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探索“东莞经验”。
共赴文明之约,遍开文明之花。东莞要在新征程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继续做好文明创建这项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共绘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新图景,为“百千万工程”从“施工图”变为“实景画”,为东莞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汇聚起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