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低空经济“样板间”,广东如何破局
南方日报 2025-07-16 09:43:43

产业竞争进入低空时代。继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之后,低空经济正成为当前新一轮产业战略制高点。从2024年起,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加快抢占这一万亿新风口。广州、深圳、珠海先锋示范,东莞、佛山、惠州等城市积极破局,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密集落地,加速释放应用场景,以空域资源重塑产业格局。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胡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地铁网络、地下综合管廊等设施的完善,地面交通路网的持续建设,低空空间开发利用迎来重大机遇。广东凭借扎实的产业根基、高度集聚的企业群落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在全新赛道上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

广东加快抢占新风口,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密集落地,加速释放应用场景,以空域资源重塑产业格局。图为深圳大中华交易广场顶楼停机坪上,“打飞的”到站的乘客正走下直升机。

广深入围“低空”十强

当下,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汇聚超过1.5万家相关企业,是低空经济发展省域排头兵。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全国市场的54%。

7月8日,一份《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报告发布。结果显示,全国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南京、苏州、杭州、西安及沈阳。

在国家战略牵引下,珠三角城市掀起发展低空经济热潮。

广州低空经济产业链完善,涵盖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飞行试验、运营服务、检测认证等多个环节,拥有全球首个飞行汽车智能制造基地;全球第一家获得从制造到商业化运营“四证齐全”的企业;全国首个国家级无人机零部件检测中心等平台。7月1日,广州召开2025年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要打造一批可商业化的示范项目,推动低空经济加快走进千行百业。

深圳作为“创新之都”,截至2024年底,低空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8亿元,同比增长26.4%;产业链上企业突破1900家。深圳率先在全国开展低空经济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立项《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低空飞行运行管理规范》等36项标准。

中国航展加持,珠海打造广东低空经济第三极。截至2024年10月,珠海拥有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2023年实现产值155.64亿元,增速27.6%,基本形成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2025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申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推动成立珠澳低空产业联盟。

聚集超500家泛低空企业的东莞,提出要建设“低空场景之城”。近日,《东莞市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明确一年内打造超100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

佛山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较小,但通过组建专班、设立协会、出台行动方案等方式加快起步,已有13家企业产值超百万元,初步形成以中科云图、能飞航空为代表的本地链条企业。

以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正在广东加速形成。

产业协同 本地配套

数据显示,全国三成以上低空产业链企业聚集广东。这股力量,正为经济带来全新活力。

以广州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广州无人机出口量达6134架,同比增长252%,农业植保机型占比超50%,成为创汇新军。

相比其他省份,广东低空经济企业浓度高。不仅拥有大疆、亿航、小鹏汇天等明星企业,还在原材料、芯片、零部件、动力系统、机载设备等产业环节集聚庞大企业群。依托这一优势,巨湾技研、中科云图等一批细分领域企业快速成长。“目前我们供应链的70%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表示。

胡刚认为,依托大湾区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广东发展低空经济正当其时。在汽车产业历经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后,向低空经济领域拓展是顺理成章的事。

与此同时,在低空产业周边,华为、中兴、海格通信等企业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领域储备了扎实技术,工信部电子五所、民航适航审定广州分中心等机构提供发展低空经济专业第三方服务……

去年5月,《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将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提升低空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级低空制造高地,明确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3000亿元。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等地市印发低空发展规划,形成全省低空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为广东发展低空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多点落子 开发场景

低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开发和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推动低空经济从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工程,6月以来,广东密集审批、备案一批低空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超66亿元,形成“多点落子、串珠成链”的产业空间格局。

梳理重点项目可见,投资项目覆盖低空经济各个环节。

例如投资12.77亿元的广州增城低空科技园,将聚焦氢能源、固态电池、无人机、无人船四大产业模块,并建设飞行竞技场、试飞跑道;

投资5.48亿元的惠州大亚湾综合基地,将建设飞行器研发测试、感知导航、安全防控、教育培训一体化设施;

投资3.17亿元的东莞市低空基础设施项目,将建设含东江通用机场、智能起降系统、城市级无人机场网、飞行服务中心;

投资3.2亿元的惠州仲恺产业园改造,将改造厂房,引入直升机停机坪、无人机起降点、飞控中心;

投资4亿元的广州东部中心项目,将构建通信、导航、遥感等低空基础设施与测试验证中心……

广东还将低空经济向山区、海岛等广阔区域拓展,推动“全域低空一张网”工程。例如,珠海将依托海岛资源,打造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探索“空中+海上”特色应用场景。

虽然当前全国不少省份和城市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但广东凭借企业浓度、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前瞻性的政策支持,在低空经济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但产业升级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扎实做好资源整合,坚持循序渐进,未来广东要保持并扩大领先优势,关键在于推动广州、深圳、珠海这三座低空经济核心城市,与东莞、佛山、惠州、肇庆等城市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态势,以城市合作强化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来持续巩固领先地位。”胡刚表示。

引领规范 联动港澳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未来要保持低空经济优势,有五方面工作要做——

首先,要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来为低空经济飞得起,飞得好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改革创新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第二,要通过全产业链的牵引,优化产业链条,尤其是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充分发挥广东制造业基础,扎实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以及人才集聚优势推动全产业链创新;

第三,广东要引领低空经济标准升级规范,在规则制定方面保持领先优势;

第四,不断开拓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仅在交通、农业、物流等成熟领域继续发挥优势,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辟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包括在旅游景区、东西岸城市形成固定的航线和航路;

第五,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尤其是应加强和港澳联动,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优势,形成大湾区低空经济共同体。

手握“世界工厂”底蕴,胸怀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广东正试图在头顶这片天空,复刻其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成功。

消费无人机卖爆全球只是开始,“空中的士”、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科幻电影场景正加速走进现实。

广东能否将当前的领先转化为长久胜势,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样板间”?这场低空产业革命,值得全球期待。

文字:记者 朱紫强 图片:记者 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