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铁的报站声与交换的欢笑声交织,当匆匆步履放缓为驻足挑选的从容——7月11日,东莞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中庭及F出口区域,一场名为“盛夏比个耶·万物可交换”的公益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个周末,这里不再是单纯的交通枢纽,而是成为全城闲置物品的“流转站”、青春记忆的“收藏馆”、公益爱心的“汇聚地”,用一场热闹的交换派对,为盛夏注入别样活力。
地铁站里的“奇妙市集”:
四大板块解锁交换乐趣
上午9点刚过,鸿福路站F出口就已排起长队。学生们抱着捆扎整齐的旧课本,白领们提着闲置的玩偶与小家电,孩子们攥着画满涂鸦的笔记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以物换心”的期待。这场持续两个周末(7月11日-13日、7月25日-27日)的活动,用四大趣味板块,让“交换”这件事变得既暖心又有趣。
“知识换蔬菜”区域最是热闹。东莞市民李女士带着女儿的10本闲置儿童绘本,在兑换台前换了满满一兜青菜和番茄。“这些书孩子早就看完了,扔了可惜,换点新鲜蔬菜回家做沙拉,太划算!”她笑着展示手中的“战利品”。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处兑换的蔬菜均来自东莞市绿州自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农场,水灵的黄瓜、饱满的茄子带着泥土清香,让“书香换菜香”成为最接地气的公益浪漫。
青春寄语墙前,00后毕业生小林正用荧光笔写下对同窗的祝福:“愿我们像交换的旧书,在不同的人生里继续发光。”这面贴满便签的寄语墙成了毕业季的情感出口——有对老师的感恩,有对未来的期许,更有“把回忆留下,把勇气带走”的洒脱。而在“捡约收藏家淘宝乐园”,旧台灯、手作饰品、绝版漫画书整齐陈列,市民们以物易物,不时传来“这个我刚好需要”的惊喜呼喊。
最具环保意义的当属“万物循环处”。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的志愿者正细心回收旧眼镜框,市民张先生用3副闲置镜框换得一份视力检查礼包:“既能处理旧物,又能关注眼健康,一举两得。”现场回收的旧物将由协办单位统一分类处理,可复用物品捐赠给公益机构,不可复用物品则交由专业企业环保降解。
多方聚力:
支持单位共筑公益生态圈
这场充满温度的活动,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同心协力。作为主办单位,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以媒体公信力搭建平台,让公益理念走进市民生活;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则开放鸿福路站核心区域并派发乘车次卡,将交通枢纽转化为公益空间,让匆忙的通勤者邂逅温暖。
协办单位中,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不仅提供视力检查礼包、摘镜优惠券,更通过旧眼镜回收传递“关注眼健康”的理念,让“清晰视界”与公益同行;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则全程保障活动场地的安全与秩序,让地铁空间焕发新的社会价值。
支持单位的助力更让活动亮点纷呈: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莞中心支公司为参与者提供公益保障服务,传递“平安守护”的温暖;广东眷蜀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耳机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市民将闲置耳机进行置换,既减少了电子垃圾的产生,又让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践行绿色理念;滴滴出行则为交换成功的市民送上打车优惠券,让低碳出行与公益交换形成良性循环;东莞市绿州自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蔬菜供应站”,每日新鲜配送的有机蔬菜,让“以书换蔬”有了最扎实的支撑,也让都市人触摸到田园的清新。
旧物流转间:
藏着青春与环保的双向奔赴
“这是我高三的错题本,当年帮我提了50分,现在换给需要的人,比留在抽屉里有意义。”刚毕业的王同学用3本笔记换了一把青菜,打算晚上给妈妈露一手。
在活动现场,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泛黄的旧书找到了新读者,闲置的玩偶被孩子重新抱紧,磨损的眼镜框将被拆解再利用……
据主办方介绍,首期活动三天内,超千名市民参与,交换物品近千余件,回收旧眼镜框、笔芯等可循环物品500余件。“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闲置不浪费的口号成为生活习惯,让地铁不仅是出行的通道,更是传递善意的桥梁。”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7月25日-27日,这场公益交换派对将再度开启。如果你家中有闲置的书籍、小物件,不妨带着它们来到鸿福路站,在交换中遇见惊喜,让这个盛夏因分享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