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果香 客家情”美文鉴赏①丨樟木头王传裕:《我在樟城有棵树》
东莞+ 2025-07-15 14:32:45

编者按文化强市,以文化人。文学是对心灵的最好滋养。近日,东莞樟木头镇首届“客家荔枝”征文大赛圆满落幕,硕果喜人。作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作家第一村”孕育地,樟木头有着深厚的文学土壤,现推出“荔果香 客家情”专栏,展示本次比赛中的名家名作,同时加入记者点评,以飨读者。

作者风采:

王传裕:民营企业股东,中国作家第一村村民、东莞市作家协会樟木头分会秘书长。近年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海是那浪的依托》获“奋进新时”——2019“川越杯”樟木头文学征文大赛三等奖;作品《我在樟城有棵树》获“荔果飘香”——2025年樟木头镇首届客家荔枝征文(散文)大赛一等奖。

/作品赏析/

《我在樟城有棵树》

我在樟木头小城有一棵树。

那天,当我在樟木头小城种下一棵凤凰木时,我把自己也种在了樟木头。

我出生在云南东川,一个叫落雪的铜矿。父母是四川人。

大学毕业后,我随改革开放的浪潮东流,在樟木头买房,暂居下来。计划在退休后到别人的故乡定居养老。

在樟木头工作生活的三十年里,我总是往云南跑,往四川跑,往别人的故乡跑。

在孩子就读大一那个寒假,我恢复了单身,不用到别人的故乡定居养老了。在一个尴尬的年纪恢复单身,财富缩水之外,我不得不离开婚姻编织的金丝笼,走进真实的社会,走进那些真实的人情世故,补上一些故意回避掉的课程。

前进不得,只能后退。放弃一切憧憬后,我只想拥有一处养老之所。

在昆明、四川、樟木头中,我选择了樟木头作为自己终老之地。小小的新家落在依山而建的塔楼里,往西南可以远眺小镇边界随阳光风云雨雾变换着妆容的柏峰山。在山的怀抱里,在远山的注视中,我得靠自己重新生长一次。

我一直认为有工作,就会有一切。无论好坏,我都接受。

通过学习,我完成了自主再就业。这个再就业的工作是一面人性照妖镜,它展示出来的我是真实的,和我以为的我是反向的,而我要成为我以为的我,才能从这个工作中获取收入。

在成为逆人性的自己的过程中,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无路可退的时候,人生的第一次采访,到樟木头岭南荔园的采访,拯救了我。

我的采访是从探访樟木头两棵观音绿母树开始的。

一个云雾缭绕着观音山的早晨,在岭南荔园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在观音山原始次生林里,我见到了保护圃里两棵原装直上分枝观音绿母树。

两棵观音绿母树,清秀硬朗,穿着白色石灰围裙,好几支拐杖似的气根支撑着延伸到远处的树枝。两棵母树正开着一穗穗浅浅米黄的花,每一穗有几十朵,甚至几百朵芝麻那么细小的花。她们深绿色的树叶在天空里交叉相握。这两棵原装直上分枝观音绿母树的清秀简练与我见过的其他嫁接过的古树的粗壮霸气完全不同。这是因为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采集母树接穗接在“怀枝”和“糯米糍”等品种成年树上。在渐渐孕育出全镇千万棵“观音绿”的过程中,母树自身没有得到充分良好的恢复,就变得清瘦弱小了。

据说这两棵母树是樟木头原产地现存8000多亩观音绿荔枝的“始祖”。母树孕育出的后代慢慢形成了株系,被当地村民取名为“犀角子”,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对比分析表明“观音绿”为新的荔枝种质。据此,樟木头镇党委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犀角子”改名问题,因其成熟期果皮仍以绿黄为主、略带微红,又生长在观音山原始次生林中,会议决定采用“观音绿”命名。

这就像我退休前被社会称呼为老板、老板娘、王总、王董事长,现在被社会称呼为奶奶、阿姨、大姐、王老师一样。失去工作,就顺带失去了工作带来的各种称呼。

在观音绿母树膝下,意外得知荔枝花没有花瓣,礼花般绽放的荔枝花竟然没有花瓣,没有花瓣居然能结出玲珑剔透的果实,果实还穿着绿黄红三彩的盔甲。

这没有花瓣的荔枝花不就是现在的我吗?没有花瓣的我,以后也会结出玲珑剔透的果实,果实也会穿着绿黄红三彩的盔甲吗?

没有花瓣的荔枝花,在每年三月结出一穗穗白色花苞。当每个细微的花苞渐渐绽放出礼花般的花梗时,花色已成米黄色,吐露着清甜的蜜香,吸引风和昆虫前来传授花粉。没有花瓣的荔枝花,雌雄各自独立,雌花有一个乳突,雄花像倒扣的皇冠,错峰开花,授粉成功,结出果实。

我不禁要问,每一颗果实都是偶然又意外的结果吗?我多么希望每一朵雌花都能结出果实啊。

观音绿属于荔枝晚熟品种,未成熟的青绿果就可以开始采摘,一直采摘到果皮变为带有红色凸点黄绿色的成熟果。这样观音绿的摘果期就比其他品种的荔枝长很多。

这也像我,晚熟,摘果期比较长。

在观音绿母树花间,技术员带着蜜糖般的笑容说,抓一把荔枝花放进嘴里的话,满嘴都会是蜜糖的清甜。母树的花太珍贵,我不能抓一把下来品尝,但我的心我的脸早就被花香浸润出蜜糖般的清甜笑容了。

当我轻轻抚摸母树横斜枝干上的痂,刹那间,我好像是一棵被带去远方嫁接的枝条,长大后再次回到了母亲膝下。我似乎听见母亲用清甜蜜香告诉我,你不是离开了故乡,而是回到了故乡。我半生的委屈在母亲清甜蜜香的话语里从眼角细细淌下淌下淌下……

是啊,从云南到四川到樟木头,从石马河西岸到石马河东岸,我怀疑我可能早就回到了生命里的故乡。

告别观音绿母树,我和技术员来到岭南荔园。这家秉持着科技与生态循环绿色初心的农业企业,拥有一千一百亩观音绿原产地核心区荔枝园,年产荔枝约五十万斤。这一千一百亩的岭南荔园以丘陵地形为主,其中包含一片拥有三百多棵一百年到三百年荔枝树的古树群。

走进这片被保护好的古树林,敬畏从心底升起。轻轻踏着已经完全碱化板结的平整土地,在古树间穿行、仰望,古树还在生长,但种树的人已经有第三代第四代孙了。和这些古树相比,人的寿命太短暂了,一个巴掌就可以把一个人的一生数完。

在一棵古树低矮的斜枝坐下,拿出水壶,喝水休息。一阵直升机般的轰鸣声伴随着一团黄褐色高速煽动着的翅膀直冲着我脑门轰过来,我闭上眼,头往左偏,还是感到右眉棱骨一阵刺痛。

撞痛我的是荔枝树的天敌臭屁虫(荔枝蝽),尿液异常毒辣,不仅损坏新果还能腐蚀灼伤人的皮肤眼睛。臭屁虫成虫有着坚硬的外壳,抗药性强、卵块与若虫隐蔽性强,传统喷药不仅难以有效防治,还会造成农药残留等问题。

以虫治虫是最绿色安全的解决办法,用臭屁虫的天敌平腹小峰消灭臭屁虫。平腹小峰将卵产在臭屁虫的卵内,以臭屁虫的卵为营养,孵化出平腹小峰,从源头消灭臭屁虫。

我的天敌应该是我的天性吧。镜子里那个真实的我。

等我从被撞击的惊吓中回过神来,赶紧往古树林的边缘走去。

在古树林的边上,光线明亮,视野开阔。我看见远处有人用很长的杆子勾着高高的枝条用力往下摇晃着,随着他每一次的下拉摇晃,荔枝花便哗哗落下,积攒在他的头上肩上手臂上、地上,那些积攒的花瓣一点儿也不影响他的动作、速度。

我向着他走去,在离他不太远的树下站定,看着他这样摇晃出一场又一场花雨。

等他休息,我上前问他,这是在做什么。

他说,这是在摇花。摇掉会掉的花,帮助授粉,防止沤花产生霜霉那些病菌。荔枝花太多时,尤其是在下雨后或者谢花后更需要摇花。彻底摇花可以保障产出高品质果子。

我问他,怎么选择这个时间摇花。是不是每棵树都要摇花。这么大片树林一个人怎么摇得完啊。

他抹了抹落在头上的花,掸了掸落在肩头的花,左右手交替抹掉小臂上的花。回答我,早晨有露水,水和花蜜粘在一起不好摇。每一棵树都要摇到啊,摇起来很快。我还有其他同事,大家分片摇。

见他拾起地上六七米长的摇花工具,一条一头绑着银闪闪的弯头铁钩的竹竿,我抓紧问他,你是不是本地人。

他说,不是啊,我是湖南来的。

怕打扰到他摇花的节奏,我赶紧道谢离开。沿着他的来时路,去和技术员会合。

等我回头看到他在花雨里的背影时,才想起我忘记问他的名字。我姑且叫他“摇花人”吧。如果我是没有花瓣的荔枝花,我也希望有摇花人来帮我摇摇花,让我结出更健硕的果实。

我和技术员在一片树龄在三十年以上的荔枝林里会合。

技术员一边轻松地把土壤酸碱度速测仪穿过厚厚的落叶枯草碎木屑插进土里,一边对我说,你看这里的土壤酸碱度为六,介于理想的五点五到六点五之间,这是改土的效果。

改土就是先用割草机在荔枝树周边的行间空地进行人工割草,然后在树穴里覆盖上约五厘米厚的碎木屑。碎木屑可以有效阻隔阳光、加快杂草种子的腐烂使其无法发芽生长。碎木屑可以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夏季隔热、冬季保温,提高荔枝树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碎木屑逐渐腐烂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就得到了改善。

技术员边说边用速测仪拨开落叶枯草碎木屑,露出黝黑湿润蓬松的土地。这样蓬松、充满养分和氧气的土壤就可生长出高品质的果子了。说完,又把落叶枯枝拨回去盖在土上。

通过摇花留下的花朵,从土壤汲取营养,结出的果子,经过风摇雨刷,长到采摘期,没有虫害,品相滋味圆满的才是高品质的果子。

我这朵没有花瓣的荔枝花,能不能结出高品质的果子呢?

走出这片荔枝林,我们路过一个水面有七亩大小的鱼塘,路过东莞最先进的高压变电站,穿过一片长满果蔬的农地,爬上山坡,一层一层种着荔枝树的梯田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岭南荔园用了三年时间把全部山地改造成梯田。

技术员指着梯田荔枝树间,那些高高挂起的白色球形灯说,这些物理防虫灯是用来灭荔枝最讨厌的荔枝蒂蛀虫的。晚上打开这些灯让在夜晚进行交尾的荔枝蒂蛀虫以为是白天,就不出来,没有繁殖就没有虫害了。

转过身来,面对着山坳,技术员指着对面绵延秀丽的山脉说,那就是观音山。观音绿母树就在山下。

距离太远了,我无法从无尽的绿浪里分辨出哪一片绿是属于观音绿母树的。

走进坐落在梯田间,在依山而建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机房,我看到从水库引进的水经过净水器过滤后进入水灌溉系统,有机肥料经过沤肥池过滤池进入肥料灌溉系统。整个水肥灌溉系统由电脑控制,只需要用手机就可以分别对全园划分为ABCDEFG的区域进行遥控灌溉。这样就实现了果园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走出机房,机房右后方一个巨大的消防水池让不久前经历过山火的我安全感倍生。

消防池后面连接着的是清水池、沤肥池。抬头向沤肥池左边梯田看去,D区标识牌后梯田上小型气象站正在进行风雨温度湿度空气监测、虫情监测、土壤监测,监测数据通过云平台传送到智慧果园系统的后台,实现实时监控。

离开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机房。在落日余晖里,我们经过一个大型停车场。里面停着大型挖土机、小型挖土机、吊车、铲车、山地车、运输车、碎枝机、割草机、荔枝采摘升降平台机、保鲜冷链车等。

再经过荔枝分拣中心、冻库、烘干房、专业鲜果检到达岭南荔园荔枝深加工系列产品旗舰店。这里陈列、出售荔枝果干、观音绿荔枝醋、荔枝娘酒、荔枝酥、荔枝曲奇饼、荔枝雪花酥等产品。除了每年五月到七月生产供应观音绿、糯米糍、桂味荔枝鲜果,岭南荔园还以合作生产的方式,供应系列荔枝深加工产品,测室。我这些深加工产品作为岭南手信,销往全国。

旗舰店展示墙上的牌匾中,《樟木头观音绿结果树生产管理技术规程》《樟木头观音绿荔枝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樟木头观音绿荔枝》三项广东省农业团体标准的牌匾最令我瞩目。我以目光向这三个牌匾后面那群和我一样努力、自强的人致敬。

结束人生第一次采访。绕道去探望我种下的那棵凤凰木。

那天,当我种下这棵凤凰木,把自己也种在樟木头时,心底藏着些不安,这些不安让我无路可退。

人生的第一次采访释放了这些不安,让我原地转身。

一转身我就看见敞亮的出口。出口外是一条安静平坦的路,沿路种满了凤凰木,蜿蜒向前。凤凰木树顶新生出的叶片,展开翅膀,带着我的微笑飞向前方。(全文完)

/记者点评/

这篇散文《我在樟城有棵树》以一棵亲手种下的凤凰木为引,巧妙编织了个人生命历程与樟木头荔枝产业发展的双重脉络,唱响了一曲关于漂泊、失落、挣扎与最终扎根重生的深沉咏叹调。

文章核心意象“树”意蕴深远。开篇的凤凰木象征作者主动“种下”的归属意愿;而观音绿母树则成为其精神投射的载体——“没有花瓣的荔枝花”正是作者褪去社会身份(花瓣)后的真实写照,那份对“能否结果”的忐忑,饱含着个体在人生低谷中的普遍焦虑。岭南荔园的探访过程,既是了解荔枝种植(摇花、改土、防虫、科技管理)的纪实,更是作者在苦难中寻求解药与隐喻的精神之旅。摇花人剔除多余花朵以利结实,如同作者需剥离旧我;平腹小蜂以虫治虫,暗喻与自身“天敌”(天性/困境)的搏斗;土壤改良与智能化管理,则象征着心灵的重建与适应新生的智慧。

作者以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共情,将荔枝生长的艰辛(虫害、风雨)与晚熟特质,与自身经历的失业、婚变、疫情打击及“晚熟”的生命觉醒紧密相连。观音绿母树在嫁接浪潮中变得“清瘦弱小”却孕育万千后代的命运,与作者从“老板”到“奶奶”的称谓转变、从繁华到素朴的生命境遇形成动人互文。结尾处,采访带来的“释放”与凤凰木“新生叶片”的飞翔意象,共同完成了从“无路可退”到“敞亮出口”的精神涅槃。

文章最终揭示:樟木头这片土地,经由一棵树的连接与一次灵魂的采访,已从暂居之地升华为生命意义上的“故乡”。字里行间流淌着坚韧、自省与对土地、生命本身深沉的爱与敬畏。

文字:吕晓敢 图片:吕晓敢 通讯员 樟宣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