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科粤农文创突击队创新开展爱国教育实践活动
东莞+ 2025-07-14 19:27:29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近日,广东科技学院粤农文创乡村振兴突击队赴陆丰市开展“诵诗歌扬爱国情 唱军歌筑强国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诗歌朗诵、国情竞答、军歌传唱三维融合的沉浸式课堂,为青少年搭建具象化爱国主义教育平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扎根校园沃土。

诗咏山河:童声勾勒家国轮廓

“小燕子的祖国是它的泥窝,每年春天都要回来多么的执着……”活动伊始,清脆童声朗诵响彻教室。孩子们以充满童趣的《祖国是什么》为媒,用“小燕子的泥窝”“小蚂蚁的蚁穴”等鲜活意象,将“祖国”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图景。诗歌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铿锵字句,与“五十六个民族,名人众多”的自豪表述,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勾勒出祖国的历史厚度与山河壮丽。 这场朗诵会匠心设计互动环节,主持人引导孩子们以“我的祖国家乡”为主题补充创作元素:有学生用“稻田里的蛙鸣”描摹家乡夏日生机,有学生以“老槐树下的祖辈故事”追溯奋斗历程,让诗歌成为串联个体记忆与家国情怀的精神纽带。当集体朗诵至“每一个传说都是一句凝重的嘱托——热爱祖国”时,孩子们眼中跃动的光芒,正是文明实践中爱国种子萌芽的鲜活印证。

史问春秋:知识筑牢信仰根基 

“我国四大发明有哪些?”“亚洲第一长河是哪条?”在“我的祖国”主题环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国情知识问答掀起活动高潮。20余道精心设计的题目贯穿历史经纬: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到五星红旗与《义勇军进行曲》的象征意义;从长江黄河的地理常识,到长城兵马俑的文化标识,多维度构建爱国知识体系。 在“世界最高峰”“中国最大内陆湖”等问题的抢答中,孩子们不仅巩固了国情知识,更通过“天安门广场”“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答案的交流,完成了一场跨越疆域的“云游历”。这种浸润式教育,让抽象的爱国理念具象为可感知的知识图谱。

唱响军歌:旋律凝聚奋进力量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将活动推向高潮。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传唱这首军旅歌曲,“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的歌词与“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要求,通过音符传递给每一位青少年。 活动特设“军歌背后的故事”讲解环节,主讲人以“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为引,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等英雄事迹诠释歌词内涵,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不惧强敌敢较量”的精神内核。当歌声与故事交织,教室中仿佛扬起一面精神旗帜——这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对“强国有我”信念的唤醒。有学生坦言:“唱完军歌浑身是劲,以后要像歌词里说的那样为祖国担当。”

长效赋能:三维模式深耕文明沃土​

本次活动以“诗歌+知识+音乐”构建立体教育体系:从乡土意象到山河认知,从历史记忆到精神传承,均紧扣“实践”内核。突击队后续将围绕“劳动最光荣”等主题深化实践,推动文明新风持续滋养青少年成长。

突击队负责人指出,此类设计旨在贴合青少年认知特点,通过具象载体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可感受、可参与、可传承的精神力量”。

活动落幕时,孩子们仍轻声哼唱着军歌旋律。那些挺直的脊背与明亮的眼眸,正是文明实践最鲜活的注脚——在诗韵中感知祖国温度,在知识中丈量山河壮阔,在歌声中凝聚时代担当,这场跨越心灵的教育行动,已为童真岁月烙下永恒的家国印记。

文字:赵浛锐 图片:学校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