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神医”跟你说,有一种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千万不能信!
7月11日,一场主题为“科学认识保健食品 警惕虚假宣传陷阱”的特殊食品科普宣传活动在寮步镇食品安全科普站点举行,生活在附近的阿婆们不仅参观了这个“家门口”的食品安全科普站点,还听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学会了如何识别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十大骗局”,收获多多。
划重点!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成本十几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涨到5000元一疗程,不少老人即便“赊账”也要抢着买。
近年来,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健康需求迫切、信息辨别能力有限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情感营销、概念炒作等手段设置消费陷阱,严重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
7月11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寮步分局在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科普站点开设了一场特殊食品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听科普讲座、参观科普站点等方式,科学认识保健食品,避免掉进虚假宣传陷阱。
“原来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高血压的药该吃得吃。”活动现场,阿婆们了解到,保健食品就是一种食品,不是药品,所以肯定不能替代药品。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那大家购买保健食品要注意什么?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寮步分局工作人员支招,保健食品有专用标识,就是“蓝帽子”。只有经过批准的保健食品,产品标签上才能使用保健食品专用标识。
【保健食品十大骗局】
·用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免费赠送等“免费陷阱”打消消费者心理防线
·把不能治病的保健食品说成是能治百病的药品,颠倒黑白,混淆欺骗
·假造权威医院的疾病预防、治疗效果证明。蒙骗不知情的消费者上当购买
·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实为促销卖“神药”
·“假冒专家”“学者”看病问诊,实则暗藏骗局诱导消费者购买“特殊疗效”产品
·以普通食品假冒充当保健食品,以假乱真
·利用老人家怕孤独,爱听好话的特点,嘘寒问暖拉家常,趁机推销产品
·利用老人家爱收受礼品的特点,大搞额外加送保健品或赠送鸡蛋、奖品、食物、礼品等,多买多送,吸引老人家消费
·推荐他人购买可另获报酬、奖励,推荐越多回报越高,实则非法传销
·临时租用经营活动场所、 设立流动摊档推销点,或会议营销或上门推销。发生纠纷或者被监管部门查禁,马上转移藏匿,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