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配餐服务,还有康复理疗、卫生清洁服务,甚至还陪聊天解闷,家门口的“银发守护站”正悄然改变着老人们的生活,受到老人们的青睐。长安镇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牵头,第三方机构运营,由社区协助和监管。目前,全镇有220名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这种安心、省心、舒心的服务。
当前,主要有三种主流养老模式:一是居家养老,二是社区养老,三是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主要是靠子女亲人照顾,机构养老是由养老院集中统一服务运营,社区养老介乎二者之间,老人在家中居住,同时享受社区集中服务。在现实中,这三种模式出现相互交叉融合,特别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居家养老服务”,显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由子女亲人照顾的“居家养老”,而是融合了社区养老的做法、机构养老的专业优势。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老人虽然自家居住,但是可以享受各种上门服务,包括配餐服务、康复理疗、清洁家政等。
与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有很大的优点。一方面,老人居家可以获得家庭和社区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感情慰藉需求十分强烈,同时又对习惯了的生活环境十分依恋,一些老人住进养老院很不适应,他们更习惯和子女亲人住一起,至少是住近点,更喜欢和熟悉的左邻右舍、同辈人聊一聊、玩一玩,所以,“居家”是老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老人居家可以获得专业服务支持。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更分散,获取专业服务的成本更高,社区聚合起配餐、康复、家政等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解决了这一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半独居老人,子女亲人照顾时间有限,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为子女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或更愿意就此服务为老年父母埋单。
如果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持续扩大覆盖面,这的确是全社会的福音。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切,如何有效回应社会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如上所述,很多中年人忙于工作,很少时间能照顾年迈父母,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力。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又不愿意或无条件入住康复养老机构的老人而言,家属处于两难甚至煎熬之中。去年,“北大教授照顾失能母亲,成‘24小时女佣’”就上了热搜,胡教授决定不将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送进养老院,而是在家照顾,在照料母亲过程中,他遭遇种种困扰,他自述亲身经历的文章揭开了千万家庭的苦痛。试想,如果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推开,老人既能不进康复养老机构,又可以在家接受上门专业服务支持,这无疑可以有效缓解胡泳们的巨大困扰。
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也都会变老,细密温暖的养老服务网络是全社会之需、全社会之福。长安这样的产业重镇、人口大镇,有条件有能力在创新养老服务上走在前列、创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