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
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
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
其中,肇庆这些集体和个人被通报表扬,
一起来看看!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端州分局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广宁分局
肇庆市高要区小湘镇汉塘村村委会
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村委会
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
中科威禾科技(肇庆)股份有限公司
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陈骏杰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四级主任科员
陈荣雄 肇庆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一级主任科员
彭智华 广宁县林业局党组成员、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刘晓北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怀集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梁智肇 肇庆市鼎湖区广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梁秀丽 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副镇长
何子立 肇庆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副站长

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以来,
肇庆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深悟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
并印发《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十大愿景》,
号召全市上下,
共筑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让我们通过这些荣获表扬的先进典型,
一起来探索持续兴绿的“肇庆路径”!

在肇庆市封开县,
绿色可以有很多意义,
既是全域旅游、生态旅游的欣欣向荣,
也是人居环境的不断蝶变,
更是当地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其中“一村千树”产业项目,
就是由封开县首创并作出的有益探索。
如今,该项目在封开已经多次迭代升级,
在不断演变中,
为封开的发展写下新的绿色篇章。

金装镇望高村是封开县实施“一村千树”产业项目的先行村、示范村。2022年,在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和省财政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金装镇望高村创新推动实施“一村千树”产业项目,由村集体牵头整合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路边地等,流转给苗木公司种植、培育经济树种并负责销售。

△肇庆市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开展“一村千树”产业,处处生机盎然(资料图)。梁小明 摄
为了推进这项工作,
望高村“两委”干部通过包组联户方式,
宣传动员,
全村党员率先拿出“六块地”,
为实施“一村千树”项目提供了土地保障,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造和美化提升。


尝到甜头后,
村民们踊跃拿出“六块地”,
让废地变成了宝地。
项目进驻后,
不少村民还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2023年,
仅首批种下的1900多棵紫花风铃木,
就为该村集体和地属村民带来收益超13万元,
村民就业收入超23万元。

△肇庆市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因“一村千树”实现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图源 封开发布
“一村千树”项目经过改革创新后,
深化了国资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成为强村富民的好项目。
通过“林长制+百千万工程”双轮驱动,
该产业模式既破解了绿美乡村建设难题,
形成乡村绿美、村民共富、
企业共赢、集体增收的望高模式,
也走出了一条绿美乡村的新路子。
如今这项“富美”的民生工程,
正在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让生态红利更好地惠及民生。



△肇庆市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图源 封开发布
从德庆县城中心出发,
驶入环城道路,不过十来分钟,
便能抵达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厂区
(以下简称“德庆冠旭”)。
站在厂区大门外向内望去,
只见绿植繁茂、郁郁葱葱,
厂区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自落户德庆以来,德庆冠旭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绿色低碳办公环境”“亮化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等多维度低碳经济工业园区发展格局,为德庆县创新企业低碳节能理念、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与此同时,德庆县也全力支持德庆冠旭发展,积极为其解决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等难题,以及在园区内部绿化布置和绿化树种选择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引导构建包含灌木、杂木、乔木的多层立体式绿化系统。


如今,
德庆冠旭厂区植被覆盖率65%以上,
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
异木棉等千余株树木遍布厂区,
绿美之景与工业环境和谐共生,
绿美工厂的美好愿景也照进现实。

△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图源 德庆县融媒体中心





△厂房屋顶上,超4300平方米的光伏板格外壮观。图源 德庆县融媒体中心

德庆冠旭一以贯之的绿色低碳理念,还融入其自主品牌Cleer的发展中。去年,由冠旭电子打造的全球首款开放式零碳(碳中和)耳机Cleer ARC3在德庆冠旭生产车间下线并投放市场,开拓绿色消费应用新场景。
2024年,德庆冠旭成为肇庆市首个工业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也是肇庆市绿色低碳的“样板企业”。

德庆冠旭始终坚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以及绿色产品战略,
与德庆县倡导的绿色、低碳、
可持续发展导向高度契合。
可以说,
企业与地方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上,
早已实现“双向奔赴”,
携手共绘绿美生态新画卷。

△生产车间绿植随处可见。黄玉瑩 摄

近年来,
肇庆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全力推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一方面,持续统筹推进降碳、
减污、扩绿、增长,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聚焦臭氧污染防治,
加强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管控,
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2024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3,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8%,改善幅度列珠三角第二位。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5.1%,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二位。同时,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浓厚氛围,深入推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生态屏障。





△肇庆利用绿色生态优势,打造推门见绿、城在景中的宜居生活。肇庆发布特约摄影师 梁亮 摄
另一方面,
坚持“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治水方针,
落实“四源”管控,统筹各方资源,
将碧水保卫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实践,
为全省河湖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板。

西江、北江等大江大河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省考地表水断面达标率、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到“三个100%”,2024年肇庆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指数全国排名第30,贺江更是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贺江碧道画廊。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同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
已经成为肇庆市绿色低碳经济的一面旗帜,
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20%,
瑞庆时代率先建成“零碳工厂”,
引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向,
肇庆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
为区域绿色转型探索路径,
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瑞庆时代率先建成“零碳工厂”。王振宇 摄
抬头见蓝天白云,
低头观碧水清波。
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的“愿景图”,
正逐步变为“实景图”,
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
处处皆景的美好家园,
就在你我身边!
来 源:肇庆发布综合自绿色肇庆、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杨永新 苏燕君 通讯员 黎炜莹 黄玉瑩)、德庆县融媒体中心、封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