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交通体系不仅是城市高效运转的“生命线”,更是驱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协同的核心支撑,在引领城市空间拓展、优化功能分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塑造城市美学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东莞深度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南城街道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始终秉持“拓空间、提品质”发展思路,深度践行“四个转变”前瞻理念,大力发展“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全力塑造东莞对外展示的魅力“门户”与品质“名片”。
从单一公路交通向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跨越,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迈向追求品质化出行体验,南城在交通变革中不断实现城市空间潜力的释放与城市品质的全面跃升,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东莞日报》持续推出“品质交通看南城”系列报道,探寻南城交通蝶变之路,见证城市焕新的惊喜蜕变,共绘更具品质的美好蓝图。
焕然一新的城市干道让人赏心悦目;重构的慢行系统不仅舒适更处处彰显人性化细节;多维立体的停车空间让“停车难”得到缓解;“一校一策”架起了安全的通学桥……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 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看东莞中心城区南城,一场深刻的交通变革正在重塑城市肌理。
近年来,南城街道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思路,持续落实“四个转变”的发展理念,以“首善之为”高位统筹城市交通与空间建设,大力发展“综合交通、品质交通”,积极推动40多项专题研究及项目实施,通过交通形态的提升带动城市形态的进化,助推全市深度城市化建设。
▲南城街道道路交通环境持续改善,交通品质持续提升 通讯员 陈志谦
从单一公路交通向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跨越,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迈向追求品质化出行体验,南城在交通变革中不断实现城市空间潜力的释放与城市品质的全面跃升,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可及、安全感更有保障。
综合交通绘就发展图景
从高空俯瞰南城,城市干道与繁华商圈纵横交错。标准化的交通标线整齐划一,如精密的线条勾勒出道路的秩序之美;非机动车道宽敞平坦,为骑行者构建起安全畅通的绿色通道;行人步道上,一个个“微景”花园点缀其间,将通勤之路化作充满诗意的漫步之旅。
▲街区道路交通综合改造,实现了交通功能与城市品质的协同提升 通讯员 罗伟良
当夜幕降临,智能亮灯过街设施与智慧路灯交相辉映,公交站台、桥梁的亮化工程与“城市封面”海报相得益彰,勾勒出南城现代化、潮流化的夜景轮廓,尽显都市魅力。
南城街道深入践行“从公路交通向综合交通转变”的发展理念,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片区路网重构。秉持“一区一策”“一路一策”的规划思路,南城通过点线面结合的综合治理,逐步实现了交通功能与城市品质的协同提升,让城市道路从单纯的交通通行空间,转变为展示城市形象、服务市民生活的重要载体。
在推动交通与城市功能、空间、生活、产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南城将交通建设推向更高维度——打造“品质交通”。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升级停车管理、重构慢行空间,结合精心的景观设计,一条条道路蜕变为“超级街区”“活力街道”“气质街巷”,构建起更具吸引力、更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这场从“公路交通向综合交通”“功能交通向品质交通”的变革,也在悄然重塑城市形态,释放出强劲的连锁效应:莞太路上,时尚潮流的商业业态竞相入驻;2025年1月,汇一城荣登当月东莞购物中心人气榜首,成为交通升级赋能城市发展的鲜活注脚。
▲南城已稳步推进第一国际片区、莱蒙商业中心片区、总部基地片区的交通与空间环境综合改善 通讯员 陈志谦
截至目前,南城已稳步推进第一国际片区、莱蒙商业中心片区、总部基地片区的交通与空间环境综合改善,高质量完成莞太路、宏图路、鸿福路首期工程、滨河路一标段4条干道的综合整治。
更全面的规划正在加速落地:6大干道、11大片区道路综合整治行动已全面启动,通过持续推进线面结合的交通综合治理,南城正以交通升级为引擎,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形态优化升级,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静态交通加码民生幸福
停车难,是城市发展中绕不开的民生痛点。南城街道深入践行“从功能交通向品质交通转变”理念还体现在坚持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协同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多维度、系统化举措盘活停车资源,在破解停车难题中书写民生答卷。
一组组数据见证攻坚实效:2023年,南城超额完成新增停车位4700个的目标任务;2024年,持续发力新增3749个停车位;2025年,计划新增停车位超2000个。
▲立体车库以集约化模式提供高品质车位 记者 陈栋 摄
面对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现实挑战,南城积极探索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路径。一方面,通过建设立体停车库,以集约化模式提供高品质车位;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辖区潜力,将社区闲置土地、桥下空间等“边角料”转化为停车资源,实现空间利用效益最大化。
在扩充停车资源“硬实力”的同时,南城同步提升停车管理“软实力”,创新推出停车资源共享机制。自2024年“五一”假期起,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南城持续推进停车资源共享行动。目前,已协调推动市植物园周边12个停车场、水濂山森林公园及碧玉湖公园周边的凯达设计中心停车场、中心公园周边3个停车场实施共享,累计释放超4400个共享车位。
智慧化手段为停车服务提质增效。南城依托智慧化手段开发停车余位实时查询小程序,布设电子诱导屏及导航二维码,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引导”双联动。通过动态调节植物园、水濂山森林公园等热门景点区域共享车位供给,实现了动态供需匹配,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
▲2024年4月29日,位于西平片区的宏图科技中心地面停车场率先向社会公众开放 记者 陈栋 摄
机关单位带头示范共享模式。2024年4月29日,位于西平片区的宏图科技中心地面停车场率先向社会公众开放。接下来,南城街道将进一步推动各社区、中小学、企业开放停车资源,持续挖掘辖区停车潜力,并计划开放南城交通分局、城管分局、宏图社区等单位停车场,新增100余个共享车位。随着更多便民惠民停车资源的释放,群众的获得感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幸福底色愈发坚实。
以人为本彰显城市温度
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两旁,不仅有崭新平整的骑行道,更有更舒适惬意的步行体验;漫步在亲水碧道之上,既可悠然驻足,静赏河道两岸的秀丽风光,亦可纵向丝滑地奔跑体验……这些细微而温暖的改变,无不传递着一座城市的应有温度。
▲经过近一年的匠心打磨,滨河路(石鼓段)焕新亮相 南城供图
南城街道坚持“从以小汽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慢行系统的升级优化。一方面,大力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打通慢行空间断点,实现慢行道路系统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加快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出一条条风景如画的亲水步道,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
▲南城致力于构建多层次、高品质的出行服务网络 通讯员 陈志谦
公共交通体系的升级,同样是南城彰显城市温度的重要抓手。南城积极践行“从常规公交向公交都市转变”理念,致力于构建多层次、高品质的出行服务网络,让城市交通既承载发展速度,更彰显民生温度。
从全市首个站内免费换乘公交枢纽站落地,以“零换乘费”的惠民之举减轻群众出行负担,实现高效便捷的无缝接驳;到“随需公交”在住宅密集的城市核心区亮相,灵活定制的人性化服务赢得认可,城市中心的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校园周边交通治理,更是城市温度的直接体现。南城聚焦校园周边交通痛点,以“一校一策”推动校园周边交通整治,为辖区26所中小学“量身定制”专属的精细化交通综合整治方案,深入推动交通整治工程,不断提高学校周边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顺畅舒心“上学路”。
▲南城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以“定制公交”架起安全通学桥 通讯员 罗伟良
同时,南城还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以“定制公交”架起安全通学桥,实现“校门口”到“家门口”的无缝衔接,显著改善了校园周边交通秩序,让交通治理既有“硬举措”又有“暖服务”。
从慢行系统的细节打磨,到公共交通的惠民升级,再到校园交通的精准治理,南城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融入交通建设的每个环节。这些看得见、感受到的改变,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的便捷性与舒适度,更让城市发展的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幸福体验,生动诠释了城市建设的民生温度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