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漫看 | 儿童安全岂能“试错”
东莞+ 2025-07-08 11:33:45

【新闻】近日,央视《财经调查》记者发现,眼下市场里一些舞蹈教培机构悄悄玩起了“文字游戏”,将“培训机构”包装成“舞蹈工作室”,通过注册有限公司,打擦边球规避监管。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舞蹈培训机构里,大量充斥着无教师资格证资质的假舞蹈老师,这些无证办学、无证教学的儿童舞蹈培训机构,已经导致了多名学习舞蹈的少年儿童发生伤残事件。

【评论】涉事机构将“培训机构”伪装成“舞蹈工作室”,本质是利用工商登记与教育许可之间的模糊地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开展培训。《公司法》第九条则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变更经营范围。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舞蹈训练涉及高强度肢体动作,若指导不当极易造成不可逆损伤。在涉事机构中,大量充斥着无教师资格证资质的“假舞蹈老师”。这些涉事教师往往仅凭短期速成班经验便上岗,忽视专业门槛,也是对儿童生命健康的漠视。

针对此类现象,相关部门需以“零容忍”态度严查无证教学,并探索“黑白名单”公示制度,让家长一键可查机构与教师的资质信息。整治乱象,既需要监管部门主动出击、查询规则漏洞,也要求家长理性选择。家长为孩子报名舞蹈培训机构时要谨慎,应选择专业、正规的培训机构,同时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训练。遇“包过考级”“短期速成”等宣传更需警惕。社会也需要加强宣传引导,普及艺术培训的风险常识。

当“舞蹈工作室”不再成为违规培训的避风港,当每个动作指导都出自专业教师之手,孩子们才能真正在艺术中享受快乐,而非承受伤害。

文字:刘瀚擎 制图:郑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