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激荡产业活水:东莞古韵新生,湾区文脉同舟
魅力万江 2025-07-07 10:06:05
图片

 

 

 

 

清晨的正丫湾,薄雾轻笼东江。河堤旁,文创咖啡的香气与龙船饭的氤氲交织升腾;水面上,龙舟俱乐部的鼓点与训练号子此起彼伏,划破宁静;村落里,古老红砖墙上跃动的龙舟影像与转角处精妙的龙头微雕相映成趣。这里,不再是沉睡的水乡,而是被“龙舟文化”唤醒、被艺术点亮的活力新乡村。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文化融媒报道《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聚焦东莞滘联,看一条龙舟如何激荡产业活水,让百年古村焕发新生,奏响湾区文脉同舟共济的时代乐章。

 

 

龙舟IP唤醒古村落 艺术乡建留住水乡魂

 

行走在正丫村,目光所及皆是“龙舟”。东莞市摄影家协会的“龙船·龙影”影像展让动魄的竞渡画面跃然古老墙垣;微雕大师何锐志的“正丫起龙”篆刻作品在转角诉说匠心;本土艺术家周汉标的“龙船·龙传”非遗传承书法篆刻创作展,更在一栋“九龙飞升”的建筑内绽放异彩——大地的艺术,诗意地栖居,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图片

滘联社区正丫村“龙船·龙影”展览

图片

滘联社区正丫村艺术装置

图片

滘联社区正丫村艺术装置

图片

滘联社区正丫村艺术展

 

这一切,源于“正丫起龙”的美好传说与深厚民俗。东江支流环抱的滘联,先民观星移舟,择“龙星得中得正”的端午吉日登岸定居,“丫”字既喻划桨之姿,亦如支流分岔冲积的沙洲。遵循“藏龙”古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村民从河底淤泥中唤醒沉睡的老龙舟,东莞由此进入“龙舟时间”,万江“初一景”更被誉为“东莞龙舟第一景”。

 

图片

“正丫起龙”藏龙点

图片

“正丫起龙”龙船棚

图片

“正丫起龙”

图片

“正丫起龙”

 

2019年,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与时任万江滘联社区党委书记李婉乔一拍即合,决定以“龙舟文化”为笔,村落为布,绘制乡村活化“示范点”。 起龙广场落成,闲置民房变身为“起龙说”、“寻龙记”等主题艺术空间,广美师生的墙绘让旧貌焕新颜。“不打扰,与原生态共生”是核心理念。 阿婆依旧晾晒解暑的槐枝花骨朵,阿公的船桨渔网静靠门边,农家衣物随风轻扬,老年饭堂的阿姨在芒果树下准时分餐,孩童青年或在球场奔跑,或在江面逐浪。荔枝青红,龙眼初结,熟透的芒果“啪嗒”坠落,绣球、芭蕉、金边兰装点着庭院——生态与文化在此和谐交融。滘联社区凭借芳草围粉黛花海、蒲草湿地公园、正丫湾绿美河堤等网红“打卡点”,荣膺“广东省绿美红色乡村”、“东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丫村美丽庭院

 

千帆竞渡链动产业链 文创赋能激活新业态

 

如果说艺术是静美的诗篇,丰富的龙舟活动则是跃动的音符,让乡村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千人巡游、“起龙祈福”非遗体验、“起龙有约”湾区青年联谊、正丫非遗墟市、龙舟主题艺术展、正丫龙舟趁景、青年龙舟赛……轮番上演。万江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荣华介绍:“2017年,我们基于对珠三角龙舟文化及古籍的研究,重构‘起龙’仪式,融入民俗巡游,赋予其新时代活力力。”2024年广东省龙舟季于此启动,央视直播让“正丫起龙”IP引爆全网。“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这张金名片,正串联起日益壮大的龙舟文化产业链。

图片

万江文化中心副主任 叶荣华

图片

系列活动宣传展示架

 

少儿龙舟景活动成为传承的生动注脚。端午邂逅六一,孩童们身着救生衣,手握船桨,在父母陪伴下奋力划动可载60人的传统“大龙船”。小脸通红,眼神专注,稚嫩的动作里蕴含着对文化厚重的初体验。

 

滘联社区党委书记叶华柱强调:“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龙舟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建设与治理。”社区联手东莞市文化馆、万江文化服务中心,共建“东莞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吸引龙舟俱乐部、龙狮文创平台、龙舟研学营地、龙船厂、龙舟团建基地等多元业态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 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龙舟、欣赏乡村、感受闲适。

图片

滘联社区党委书记  叶华柱

 

产业活水反哺龙舟韵 基层治理共绘新图景

 

河堤漫步,绿意盎然。一边碧水悠悠,一边龙舟营地热火朝天。鼓声呐喊中,“90后”钟佩文的“龙图腾”龙狮文化融合店格外醒目。她创作的“正丫龙王龙头”文创,灵感源自起龙传说,既有等比例微缩版,也有融合东莞篮球元素的“冠军龙头”。“东莞人既爱龙舟也爱篮球,融合创意很受欢迎!”线上线下热销超5000件。

图片

“龙图腾”龙狮文化融合店主理人 钟佩文

 

枝昌龙舟俱乐部创始人胡庆昌,作为第六代“龙舟人”,自豪展示夫人扒龙舟的英姿:“现在扒龙舟男女都扒,这叫‘木兰舟’!”他经营龙船厂,组织赛事训练,教授孩童划桨,周末更承接大量企业团建。“滘联河道美、水质好,年轻人爱来,龙舟已成时尚运动!

图片

枝昌龙舟俱乐部创始人 胡庆昌

 

龙舟产业的繁荣,为村民和返乡青年开辟了致富路。 阿姨们凭手艺制作龙船饭、艾糍等水乡小吃,深受游客喜爱。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龙舟精神是滘联的“灵魂”。 深耕本土“老龙头”传说与起龙仪式,滘联以文化赋能文旅,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之路。社区建成华蔚、智能、厚德、新茂智谷四个市镇产业园,总面积达20万方。2024年,社区总收入3084万元,经营总收入2417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分别为2014年的4.8倍、7倍和26.7倍。

 

产业活水持续反哺“龙舟文化”发展。 社区优化“碧道+研学+体育+文旅”模式,“正丫湾水经济”活力迸发。联合专业机构规划共建正丫起龙文化社区,整合资源打造研学游产业链,推动文化深度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以文化聚人气、以产业促发展。

 

产业兴旺更激发基层治理效能。叶华柱感触颇深:“村民从抱怨多、问题多,变为点赞多、支持多。以前推动工作常遇阻力,现在社区干部进村,村民积极配合旧居出租、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共建美丽滘联。”展望未来,龙舟主题民宿建设提上日程,旨在为游客提供更深度的文化体验。

 

从昔日的“问题村”、“东莞西伯利亚”,到今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滘联用十年书写了一部乡村振兴的蝶变传奇。 偶遇散步的艺术家周汉标先生,他指向“九龙飞升”的艺术建筑,吟诵其诗作《江城》:“一寸临水正丫分,雨润风和又逢春。今日江成随龙起,汇入大湾逐梦新。”这诗句,正是滘联的生动写照——龙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活水滋养文化根脉,古韵新生,最终汇入大湾区发展的壮阔洪流。

 

 

 

不辞长作岭南人

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

第四季

图片

 

 

来源:珠江经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