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市横沥镇,藏着一条时光交错的新埠正街,它就像一部镌刻着历史记忆的立体书卷。
蝉鸣撕开盛夏的午后,新埠正街记忆里那些泛着柔光的清凉好物,带着岁月的温度,悄然浮现——
童年时的夏日乘凉好物,不仅驱散了暑热,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独家记忆,成为岁月长河中最温暖的清凉印记。
当年要是能穿上件带碎花的“的确良”,能在街头巷尾里“威水”一个夏天。“的确良”布料,是夏日里最轻盈的风。它薄如蝉翼,穿上身凉爽又挺括,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穿着“的确良”衬衫,在树荫下嬉笑奔跑,衣角随风轻扬,成为街头巷尾最清凉的风景。
凉帽,也是往时抵御烈日的温柔护盾。据旧街坊说,以前横沥的准新娘嫁妆里定有一顶凉帽,买回来后要加装4条帽骨和缝制一块“凉帽碗”。它造型简约,编织细密,将热辣辣的阳光隔绝在外。戴上它,走在田间小路上,既能遮阳,又能感受到微风透过帽檐带来的丝丝凉意,仿佛与炎热的夏日隔出了一道清凉结界。
说到乘凉好搭档,必然少不了一把朴素的大葵扇。竹骨扇面,轻轻一挥,便送来徐徐凉风。等到了太阳最热辣的午睡时刻,大人把草席铺开,孩子们将迎来最接地气的清凉。大葵扇“啪嗒啪嗒”地扇动着,脸颊贴着草席,听着窗外的蝉鸣,伴着穿堂而过的微风,暑热渐渐消散,不知不觉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还有草帽、竹席、藤椅……在空调还是稀罕家电的年代,这些物件为人们撑起一片清凉的小天地,别有一番韵味,夏日的燥热也在这份闲适里悄然褪去。
相关链接
新埠正街:从繁华商埠到文化瑰宝
新埠正街的清凉记忆,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密不可分。清末民初,横沥镇凭借发达的水运,崛起为东莞东部重要的商贸枢纽。商贾云集,物资流通频繁,原有的集市已难以满足需求。1929年,丁、香、朱等十大家族顺应发展,共同筹资兴建新埠正街。历时一年多,这条承载着商业新希望的街道终于落成。
新埠正街全长100余米,宽约6.2米,迅速取代旧墟,成为横沥镇最繁华的集贸中心。街道两旁,青砖骑楼与哥特式“洋楼”并肩而立,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景观。这些高二层的建筑,前为骑楼遮风挡雨、便利行人,后为商铺提供充足空间。它们不仅见证了东莞近现代商业的风云变幻,也记录了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的珍贵时刻。
历经近百年风雨洗礼,新埠正街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古骑楼风貌和格局,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旧街”,成为无数老横沥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街上的婚庆用品店传承着横沥完整的婚姻礼俗,从传统的双喜篮、红木箱到各种寓意吉祥的婚嫁物件,无不展示着浓厚的地方文化。2004年,新埠正街被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这条古街正逐步踏上活化复兴之路,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