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街道那条堵了十多年的光明路畅通了、市人民医院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年底完工、环城路即将升级改造……东莞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比亚迪又摘地、vivo研发中心年底投产运营、OPPO投资10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中心……东莞坚持制造业立市、坚持“项目为王”,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近年来,东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头号力度”扎实推进“头号工程”。2025年是全域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高水平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东莞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百千万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齐心协力将“规划图”落地变成“实景画”。

党建引领注入新活力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实干担当。
省委作出推进“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以来,东莞持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治理”“发展”“民生”,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党建引领精细化管理,建设平安东莞。东莞是经济强市,也是人口大市。其中,外来人口众多、人员流动性大,面临交通、治安、住房、社会矛盾等诸多挑战,给推动“百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东莞各级党组织围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聚焦党建引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推进平安东莞建设。

党建引领化解矛盾纠纷,建设和谐东莞。“老乡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我们帮助你……”在大朗镇乡情警务站,“特邀调解员”用一口地道的广安话,安抚着前来调解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穿梭于城市毛细血管的新就业群体党员,成为精细治理的重要触角。熟悉街巷的职业特性转化为基层服务的独特优势,乡音乡情化作化解矛盾的暖心密钥。
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建设秀美东莞。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百千万工程”中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东莞各级党组织从乡村绿化着手,以党建引领凝聚社会力量,打造宜居和美人居环境,为“百千万工程”增光添彩。党建引领、支部带头、党群合力,发动社会力量捐资捐物、认种认养,创新打造“花卉超市”,结合“美丽庭院”创建评比,有效调动村民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积极性,以庭院小美汇成乡村大美,将昔日杂乱的“城中村”改造成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中景”。
党旗所指,行之所向。东莞机关党员正以专业和初心,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惠民硕果。全市21.6万名党员凝心聚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让“党建红”穿透产城肌理,在产业升级的车间里、在城市焕新的街巷中、在人文浸润的烟火处,以先锋之姿激荡城市新动能,用实干笔墨续写时代新篇。
产业转型升级立新柱
拼经济、抓产业、挑大梁。
制造业是东莞的根和魂。东莞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快产业立新柱促转型,要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重任。
聚焦镇村发展实际,东莞做好“旧”“新”两篇文章,推动产业空间革命,加快产业立新柱促转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做好“新”的育成,加快立新柱,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切入人工智能终端、工业大模型、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稳定生产、加强研发,推动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做好“旧”的提升,加快促转型,一业一策推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玩具制造等产业升级,鼓励引导应用数字智能技术,培育一批直播电商示范项目,支持创建自有品牌,打造更多像大朗毛织、石排潮玩、厚街家具这样的区域标识。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2025年,东莞安排市重大建设项目798个,总投资78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94亿元,安排市重大预备项目179个,估算总投资1590亿元。
其中,产业工程572个,年度计划投资708.5亿元,旨在重点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滨海湾新区,OPPO智能制造中心总投资达100亿元,计划于2027年全面投产。在长安,vivo研发中心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25年投产运营。在谢岗,比亚迪又摘地,累计投资105亿元。在中堂,投资6亿元的华汇新能源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正如火如荼……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正加速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立新柱,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50.99亿元,同比增长5.4%;进度比去年同期快2.2个百分点。新开工重大项目86个,建成投产重大项目23个。
5月8日,有研究机构发布“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榜单,东莞28个镇上榜。当前,东莞着力打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加速落地见效,成为稳增长的顶梁柱,夯实经济挑大梁的根基。
城乡环境焕发新生机
交通畅、乡村美、日子红。
城乡环境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息息相关,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直接反映“百千万工程”成效,事关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东莞立足“制造业立市”,聚焦“点”“线”“面”持续优化城乡环境新风貌,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产城人相得益彰、和谐共伴。
在“点”上,大力优化交通秩序,提升市民群众出行便捷性。东城街道光明路段的综合整治,为东莞治堵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的协调下,光明社区做好“加减法”,增加停车设施和道路栅栏,新建两个停车场,盘活周边9家企业停车资源,增加500多个车位。同时,启动静态收费管理,清理周边500多辆“僵尸车”。在一增一减中,光明路堵了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现在终于缓解了。东莞还启动交通综合整治大会战,积极引导建筑业央企通过“微利+公益”方式治堵。过去一年,东莞完成拥堵节点治理102个。在汽车保有量超400万辆的城市中,东莞市交通健康指数排名第5,整体交通运行状况良好。
在“线”上,深入开展重点廊道和“三线”整治,构建便捷高效公共交通体系。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东深公路跨线桥右幅旧桥顺利拆除、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首条隧道贯通、环城路即将升级改造工程……东莞还将加快莞深、常虎、广深高速的改扩建工程,推进科学城通道二期等6条跨市道路的建设,提升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水平,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的交通网络。与此同时,东莞加快“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综合整治,在揪出隐患的基础上,持续擦亮“天际线”。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三线”整治工作完成隐患点整治9555个,完成横跨镇主干道的“三线”下地管道350.75公里,建成公共路由管道246公里,以“多网合一”模式优化整治14400栋房屋,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面”上,提升城乡整体设计建设水平。引进高水平设计团队、打造设计师乐园,强化对环境风貌的整体塑造,坚持“循序渐进、表里如一”管控提升农房风貌,通过“百千万·NEWBOX”集装箱点缀镇村公共空间。推动老旧村庄焕新,“拆治兴”并举推进城中村改造,开展旧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探索旧村整体盘活新模式,推动产业、村庄、生态融合互促。各镇街(园区)、社区(村)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闲置地打造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生态景观,不断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庭院”,提升村容村貌,提高人民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特别是2024年,全市引导全民植树110万株,新建森林步道、碧道104公里,新增口袋公园160个、绿美小园1530个,勾勒出东莞生态宜居的崭新图景。
“百千万工程”,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如今,东莞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好日子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