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滃江之畔的翁源县江尾镇九仙村桃香漫野。红靥饱满的九仙桃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脸上洋溢着甜蜜的丰收喜悦。7月5日下午,“桃香滃江·乐享九仙”2025翁源九仙桃推介活动暨文化旅游月在这“中国九仙桃之乡”正式拉开帷幕,以桃为媒,奏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强音。

一颗仙桃,五百年匠心传承。“世间哪有蟠桃园,唯有下凡九仙村。”江尾镇镇长曾德仁在开幕式致辞中动情介绍。这颗承载乡愁与自豪的“岭南佳果”,自明朝嘉靖年间扎根翁源,历经近五百载培育,早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大核小、肉厚离核、皮红肉白,入口脆爽清甜,蜜香萦绕唇齿,被誉为“仙桃”。如今,全县种植面积达4.1万亩,年产量5万吨,总产值超6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金果子”。
文旅盛宴启幕,共绘“兰韵之城”新图景
活动现场,开幕盛典韵味浓、节目精彩纷呈:舞狮《国泰民安》气势磅礴,祈愿繁荣;舞蹈《渔梦渔阳》演绎桃乡与滃江千年情缘。

《玉兰花开+小美满》舞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三更乐队以《鲜花》等旋律点燃夏夜浪漫。夜间体验趣味多:农特产品展销、非遗美食体验、星空电影放映、互动游戏等,延长游客“甜蜜时光”。

江尾镇透露,今年要以培育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为契机,通过整合乡村产业资源、文化、旅游等要素,继续坚持兴农富民,聚力打造大湾区赏花、摘果的“甜蜜后花园”。本届文化旅游月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下来湖心坝夏季“村晚”、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将陆续登场,让游客体验果园采摘乐趣的同时,享受夏日乡村的浪漫与激情。
“新农人”接力,小桃子撬动大产业
在家万里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九仙桃种植基地的500亩果园里,42岁的“新农人”罗清华正带领农户抢抓晴好天气采摘。“一年一度,家乡的味道。九仙桃甜蜜多汁,欢迎大家进园采摘。”科技赋能下,传统种植正向标准化、品牌化跨越。

果园中,年轻的自媒体博主涂凯架起设备,用镜头记录桃园盛景。舞台上,他和乐队小伙伴们一道用劲歌热舞与美妙的歌声歌唱家乡。这位曾以客家话说唱MV《翁源“李”所当燃》代言三华李的本地青年,如今将创作热情投向家乡仙桃:“九仙桃是中国特色名优水果,我要用年轻人的视角,让更多人看见它的美!”

九仙村大岭坪九仙嶂生态果园果农王小明、蔡秀英夫妇,不仅养殖了400多头土香猪,还在半山脚承包了25亩果园种植九仙桃,今年迎来丰产期。“2019年开始种果树,2022年挂果。第一年才4800斤,第二年、第三年产出1万斤。今年是第4个年头,预计产出4.8万斤。2025年产量比2022年同比增长了10倍。”

今年56岁王小明满面笑容,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政策好、助农帮扶多,有了农业合作社的加持,种的九仙桃又大又甜,“最大的可达7-8两,今年丰产又增收,销路也不错,大家都来品尝这美味的仙桃佳果。”
帮扶协作拓销路,“甜蜜后花园”引客来
厚街-翁源对口帮扶工作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队的“五招”并举,为九仙桃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直播带货创佳绩:6月底,“新农人”黄棋峰的助农直播创下3条短视频超110万浏览量、售桃超1.2万斤的亮眼成绩。“第一次吃就惊艳!脆甜!”黄棋峰感慨,直播后广州某公司当即签下5万斤订单,珠三角家庭更计划暑期亲子采摘。

双线融合布网络:东莞设立特色专柜,对接官方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推动九仙桃直供湾区餐桌。农旅融合促消费:联合旅游协会开发精品采摘线路,打造“桃园观光+鲜果采摘”特色产品,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摘仙桃、游仙乡”。

走好强镇富村“振兴路”,加速激活发展“新动能”。江尾镇强镇富村公司负责人刘卓鑫告诉记者,在镇委镇政府领导下,该公司以“1+N”合作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资产管理运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业务,促进薄弱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如与广东铭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封闭式生态蛋鸡产业园项目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补强短板、共同发展,每年为镇村带来35万元收益。

同时,江尾镇推动村党组织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领办创办集体经济组织,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其中,江尾镇东鹊村党支部领办下洞毛竹加工合作社,开办毛竹加工厂制作竹筷、竹签、竹炭等产品,年产值达300多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打造本土农特产品,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陆续培育出“翁源东鹊野生灵芝”“连溪连喜米面、石斛面、猴头茹面”“江尾长江腐竹”“喜喜红薯粉丝”等多个农特产品。

“我们以培育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为契机,整合产业、文化、旅游资源,聚力打造大湾区‘甜蜜后花园’。”江尾镇党委委员陈晓丽道出心中的美好愿景。

随着2025翁源九仙桃文化旅游月盛大启幕,这颗承载历史与希望的“仙桃”,正以清甜滋味为钥,开启翁源农旅融合、共富共享的新篇章。滃江两岸,桃香作柬,诚邀四海宾朋共赴这场夏日的“桃醉”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