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 | 顺德黄龙村:以红色引擎实现“三差村”完美蜕变
佛山+ 2025-07-04 13:52:20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等5条村榜上有名。

这是该村继斩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又一佳绩,也是继乐从沙边村、杏坛逢简村、乐从葛岸村之后,顺德第四个“全国文明村镇”。

黄龙村。

“党建+”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过去的黄龙村是实打实的“三差村”:经济收入差、村容村貌差、治安差,而且不少村民认为,以前的黄龙村很多村中事务都不够公开透明,导致猜疑很多。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龙村,提出了“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此后,黄龙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基层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出“党建+”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下派区级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打造“黄龙书院”思想教育阵地、组建“农民教育讲师团”等方式,年均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活动超500场次,将基层党组织锻造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村党委还牵头成立黑皮冬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党委+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特色产业,连续6年举办冬瓜文化节,带动2000余村民参与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文促产、产村融合”的共富之路。

黄龙村组建了党群先锋队和党员突击队,为村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逐渐地,黄龙村从曾经是顺德区20个“经济发展较慢村”之一,跃升至2024年全村集体收入超46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5万元,昔日的“三差村”蜕变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

“智慧+”重塑乡村治理新格局

在黄龙村,如果路边的一个垃圾桶快要满溢出来,不需等到网格员和环卫工人巡查发现,已经被智慧管理平台检测到;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心跳突然加快或血压升高,他所佩戴的智慧手环会马上传送大数据,“呼叫”网格员前往帮助……过去四年,黄龙村通过AI+5G等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建成线上+线下组合的乡村治理数字化科技平台,全面提升治理效能,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福祉。

黄龙村试点投建的智慧垃圾桶。

2021年12月,黄龙村正式启动5G智慧黄龙管理平台,联动中国电信,根据村居治理的实际需求,打造出人居环境整治、出租屋安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等12个应用场景。为进一步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在平台启动三年后,AI黄龙平台也签约落地,充分释放数字科技在乡村发展中的叠加与倍增效应,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如今,黄龙村的“智慧黄龙”管理系统,已建成为覆盖全村200余路智能监控网络,在此基础上,黄龙村积极寻求、引入各方社会资源共建乡村,创新打造社区营造合伙人计划,搭建“公益微创投”“街巷善治”等平台,挖掘一批乡村振兴的骨干人才,动员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建立“街巷善治会”,将议事协商与党群共建深入街巷,带动村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推动社区发展,营造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

“文化+”持续擦亮特色品牌

“38.64公斤!”在去年6月举行的睦邻冬瓜文化节上,黄龙村村民周锦财又一次夺得年度“最重黄龙黑皮冬瓜”荣誉。和周锦财一样获得冬瓜评比殊荣的种植农户,在黄龙村有将近70人,他们通过黑皮冬瓜种植、售卖,甚至化身“村民导师”带领各方游客体验冬瓜农事劳作,身体力行传递黑皮冬瓜的种植经验。

黑皮冬瓜是黄龙村种植的经济作物,享有“碧江出只鸡,黄龙出个瓜”的民间美誉。以“一村一品”为工作思路,黄龙村紧抓黑皮冬瓜这一IP,建立冬瓜合作社、黑皮冬瓜种植基地,研发黑皮冬瓜创新美食,并围绕黑皮冬瓜打造包括科学种植、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特色美食的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冬瓜宴、龙舟竞速、民间艺术圩市、冬瓜文化体验……多项富有本土特色且亮点纷呈的活动,每年在冬瓜文化节中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共同参与,现场氛围热度“爆棚”。

黄龙村的冬瓜文化节。

冬瓜在引来流量之余,也成为凝聚村民合力的重要抓手。“一开始村民对村内事务不太关心,但冬瓜节把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了,纷纷为冬瓜节出点子出力,当作自己家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事情。” 黄龙村党委书记陈忠青说,一个个冬瓜,凝聚起党群力量共建美好家园,让黄龙村发展充满了新活力。

如今行走在黄龙村,焕然一新的公园、干净整洁的河涌、洋溢着笑脸的村民,都在述说着这个和美乡村的“爆改”新故事。接下来,黄龙村将打造更加宜居的魅力乡村,持续提升村民安全感、参与感、幸福感,努力把“农村党建让群众更满意”转化为更生动的美好现实。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