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为期三天的东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圆满结束。然而,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懈,不少考生和家长可能会陷入“考后综合征”,空虚、焦虑、迷茫,甚至情绪波动,这段心理“缓冲期”同样需要科学调适,如何避免陷入情绪低谷?如何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旅程?
这份心理调适指南为你和家人提供暖心建议,助大家平稳度过考后关键期!


万江三中建议,学生考后可以允许自己暂停下来充充电,但别晨昏颠倒持续超过三天。
当考生因此焦虑时,可以考虑精心给多肉拼盆,挑战把戚风蛋糕烤得蓬松柔软,或组装积尘已久尚未开封的乐高模型,专注于精确动作,缓解内心情绪。
此外,这个没有作业的暑假,正是学生探索自我的黄金时间,学生可以这样选择——
点亮新技能:学做三道拿手菜、用手机剪辑旅行vlog、报名游泳速成班、给弟弟妹妹当小老师;
培养小爱好:跟着视频练首歌、挑战15公里骑行、学画漫画人物、收集夏日昆虫标本、尝试写本小说;
拓展生活圈: 和同学策划一次野餐、报名博物馆小志愿者、帮社区设计环保海报、每天陪爷爷奶奶散步半小时等。


经过长期的备考,无论孩子考试的结果如何,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身心休整,为下一段的人生历程储备能量。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调整好心态,迎接孩子,支持孩子呢?
1.接纳孩子的情绪状态,允许表达,多与孩子有效沟通。
2.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孩子感受到,无论结果如何,家都是安全的港湾,父母的爱与支持不变。
3.做耐心的倾听者。多听少说,避免急于评判、指责或给出“你应该怎样”的建议,多揣摩孩子的感受。
4.管理自身焦虑。避免将自己的焦虑(如对未来的担忧、面子问题)转嫁给孩子,保持自身情绪稳定。
5.尊重孩子的节奏。允许孩子有休息和放空的时间,不必强迫其立刻投入新目标。
6.提供适度引导而非强制规划。在孩子需要时,分享信息、提供建议,但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权。


持续情绪问题请寻求专业帮助
万江教办提醒,中考后可能有些孩子会出现应激反应,比如情绪低落、烦躁、食欲减退、失眠等,一般情况下两周左右能逐渐缓解。如果孩子上述不适持续长时间存在,症状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抑郁、疲劳、意义缺失等表现,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如果遇到这些复杂情况,可借助心理老师等专业力量,也可拨打国家心理援助热线:12356,东莞知音莞家:888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