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交通看南城⑥|慢行焕新彰品质,碧水通途绘幸福
东莞+ 2025-07-03 11:16:20

编者按:交通体系不仅是城市高效运转的“生命线”,更是驱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协同的核心支撑,在引领城市空间拓展、优化功能分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塑造城市美学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东莞深度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南城街道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始终秉持“拓空间、提品质”发展思路,深度践行“四个转变”前瞻理念,大力发展“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全力塑造东莞对外展示的魅力“门户”与品质“名片”。

从单一公路交通向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跨越,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迈向追求品质化出行体验,南城在交通变革中不断实现城市空间潜力的释放与城市品质的全面跃升,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东莞日报》持续推出“品质交通看南城”系列报道,探寻南城交通蝶变之路,见证城市焕新的惊喜蜕变,共绘更具品质的美好蓝图。

南城始终坚持“从以小汽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慢行系统的升级优化,道路颜值和功能大幅提升

脚下的每一步都走得更踏实,骑行的每一程都更畅快。如今,南城街道的城市道路正在经历一场更有温度的“变形记”:步行道拓宽改造,让行人出行更安心;坡道采用“零高差”设计,骑行体验丝滑升级;亲水步道蜿蜒延伸,成为市民乐跑健身的打卡胜地。

近年来,南城街道紧扣“拓空间、提品质”的发展主线,始终坚持“从以小汽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慢行系统的升级优化。一方面,大力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打通慢行空间断点,消除路口高差,修复破损路面,实现慢行道路系统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加快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出一条条风景如画的亲水步道,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匠心雕琢慢行路,方寸之间见温度

漫步于南城街道宏图路上,不仅有崭新平整的车道,更有舒适惬意的步行体验。

近年来,南城街道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精雕细琢道路沿线景观风貌的同时,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力优化道路功能,匠心营造舒适的慢行环境,构建起全龄友好的活力街区。

宏图路-元美西路-胜和路改造工程,正是南城慢行升级的生动缩影。这条北起体育路南,南至康华医院京港澳高速入口、全长7.5公里的城市道路,历经交通改善、管理提升与空间环境升级的“组合拳”,已悄然完成华丽蜕变。

南城充分挖掘现有空间潜力,大幅增设非机动车道,让骑行与步行的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交通的善意与温度

改造不仅在于全线加铺沥青,让道路面貌焕然一新、平整如砥,更在于对道路空间的重新塑造。南城通过科学压缩车道宽度,充分挖掘现有空间潜力,大幅增设非机动车道,让骑行与步行的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交通的善意与温度。

在细节之处,改造工程更是尽显人文关怀:抬高小区出入口、拓宽行人等候空间,有效缩短过街距离;智慧亮灯过街设施在夜幕中持续闪烁,为行人点亮安全指引;“零高差”坡道设计,确保非机动车畅行无阻;扩大安全岛面积,并增设自行车过街引导与人行二次过街区域。这些精细化设计,让整条道路化作一条温暖贴心的无障碍通行长廊。

此外,工程还根据不同路段特色进行景观分段打造,一个个兼具舒适与活力的特色空间渐次呈现。如今,宏图路-元美西路-胜和路的每一处改变都清晰可见、触手可及,市民的慢行体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拓宽行人等候空间,缩短过街距离

当前,南城街道正以系统化思维谋划推进6大干道、11大片区道路综合整治行动,通过“以线串面、点面结合”的治理模式,全力推动交通综合提升工程,着力打造集超级街区、活力街道、气质街巷于一体的城市交通新图景。在这场城市道路的焕新行动中,慢行系统的构建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在干道方面,已完成莞太路、宏图路、鸿福路首期工程、滨河路一标段4条干道的综合整治,正在实施滨河路二标段、鸿福西路、体育路、金丰路等综合整治工程;片区方面,已完成第一国际片区、莱蒙商业中心片区、总部基地片区的交通与空间环境综合改善,今年计划实施天安数码城片区、西平片区、体育中心周边片区三大片区的改善提升。

随着道路综合整治行动的稳步推进,一幅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蓝图正徐徐展开。未来,南城的街头巷尾将涌现更多人性化的慢行空间,市民的出行体验也将得到全方位提升,真正实现“畅行于路,舒心于行”。

碧道蜿蜒连碧水,诗意栖居入画来

碧道,作为以水为脉络,依托江河湖库及其岸线,融合生态保护、安全防护、文化传承、景观营造与休闲游憩等多元功能的复合型廊道,正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南城街道锚定民生改善目标,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全力描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图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经过近一年的匠心打磨,滨河路(石鼓段)焕新亮相

今年6月,经过近一年的匠心打磨,南城滨河路(石鼓段)完成华丽蜕变,高颜值的亲水步道惊艳亮相,迅速成为市中心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滨河路(石鼓段)改造提升工程起于大龙路交叉路口,沿东引运河东岸向东北方向延展,直至与白马中心路交汇。作为串联东莞运河与厚街水道的“亲水长廊”,它以粼粼碧波为画布,以盎然绿意作笔触,徐徐展开一幅“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的生态长卷。

据悉,此次改造提升涵盖碧道建设、亲水步道打造、景观休闲平台设置以及周边绿化升级等内容。全长约2.5公里的亲水步道依河蜿蜒,其中南岸长1.5公里、北岸长0.8公里,采用2米宽透水铺装精心打造。步道沿途点缀着景观休闲平台与绿化带,构建起集运动健身、观景赏景、社交互动于一体的共享空间。

漫步在亲水步道上,市民既能近距离观赏城际列车风驰电掣的动感画面,也可悠然驻足,静赏运河两岸的秀丽风光,亲身感受“水清鱼跃、白鹭翩跹”的生态修复成果。值得关注的是,该路段的设计始终将人的需求与体验置于首位,全方位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与健康性。通过完善慢行系统,打造连贯、无障碍的人行道与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构建起高品质道路交通网络。与此同时,慢行系统与亲水步道实现无缝衔接,形成“骑行+漫步”的立体交通网络,让市民在通勤与休闲之间自由切换。

碧玉湖公园里焕然一新的步道,以“一湖一景一特色”的方式,将“城在水中、城在林中”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事实上,这样的生态蝶变并非个例。碧玉湖公园里焕然一新的步道,水濂山水库风景如画的碧道,都在以“一湖一景一特色”的方式,将“城在水中、城在林中”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持续为市民带来触手可及的生态福祉。

据介绍,近年来,南城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2.9公里万里碧道,通过系统性提升河道两岸水生态环境,这些碧道如同绿色纽带,将自然之美融入城市肌理,逐步构建起一幅“城水相依、蓝绿交织”的生态画卷,让市民在城市中心也能畅享诗意栖居的惬意。

文字:记者 刘志斌 图片:记者 陈栋 通讯员 罗伟良 陈志谦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