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通济桥不止一座,顺德也有!藏着原汁原味的水乡记忆 | 与你乡见
佛山+ 2025-07-03 09:44:07

提起通济桥,恐怕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禅城区通济桥,每年“行通济”民俗活动期间,数十万人迈上这座桥祈愿“无闭翳”。鲜为人知的是,顺德区北滘镇林头社区也有一条通济桥,数百年来静静横卧在林头古村的内河涌上,诉说着与禅城区通济桥截然不同的水乡往事。

林头通济桥位于林头社区河东大道关帝古庙外,为该社区现存7座拥有两三百历史的古桥之一。

桥梁长13米、宽1.77米,东西走向,横跨林头河。该桥原为三孔石梁桥,现存两孔,却依然保持着“桥墩稳固、桥面平整”的状态。河水从桥孔缓缓流淌而过,倒映着桥身和两岸的绿树、古庙、民居,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彩画。

林头通济桥与禅城通济桥的形制、结构、规模、建筑风格等完全不同,前者更为简洁、古朴,由耐磨、耐水蚀和耐风化的红砂岩、麻石砌筑而成,其中桥面由四块麻石平铺而成,桥梁两端均建有引桥石阶。桥墩上阴刻的“通濟橋”三个大字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依然清晰可辨。

与禅城通济桥熙熙攘攘的氛围相比,林头通济桥显得静逸得多。挑担的货郎、浣衣的村妇、上学的孩童……数百年来,林头通济桥始终是连接两岸的桥梁,成为林头古村水乡文化的载体,融入了岭南水乡的温婉与烟火气,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和悠悠岁月故事。

浙江杭州通济桥、浙江余姚通济桥、福建泉州通济桥……国内多地也有不少古桥名为“通济”。“通”指畅通无阻,“济”意为渡水或救助,“通济”二字强调了桥梁作为交通枢纽的核心价值和功能:‌连通两岸,便利通行;儒家思想中的“通济”意为“通运济世”,寄托了‌惠民利民、扶危济困‌的社会理想。因此,“通济”是我国古代桥梁命名的高频词之一。

在佛山这片水网密布的土地上,每一座古桥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密码。当禅城通济桥以民俗盛会吸引世人目光时,林头通济桥则以数百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最本真的“残缺美”,默默诠释“通济”的深层含义。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谈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