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收官!佛山市科协“人工智能进校园”点燃青少年科技梦想
佛山+ 2025-07-02 11:43:56

7月1日下午,国华纪念中学的阶梯教室内欢笑声与讨论声交织。德国汉诺威大学博士、佛山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黎海兵以“从认识AI到驾驭AI”为题,用幽默的语言将前沿科技知识化作趣味课堂,为在场学生揭开了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这是佛山市科学技术协会“AI智启校园 科技赋能学习”系列科普活动的最后一站,该品牌项目在本年度已覆盖全市多所中小学,惠及数千名师生。

启蒙:AI不仅是工具,更是未来伙伴

“当机器人试图涂口红却涂到脸上时,你们看到了什么?”讲座现场,黎海兵博士播放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深思。高二学生梁峻铭在交流中坦言:“这打破了‘AI万能’的幻想,它提醒我们——技术需要被正确引导,就像钥匙必须对准锁孔。”

黎博士的讲座直击当下AI热潮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是什么?它来了,我们该做什么?”他结合广东省最新教育指导文件,为高中生量身定制内容:“高中生已进入创造性应用AI的阶段。我希望他们了解现状、明确方向,让AI成为助力成长的工具,而非替代思考的‘捷径’。”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学生自我定位,黎海兵还特别引入了“人工智能素养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多维度标准评估自身水平。“他们提问的深度让我惊喜,”黎博士课后表示,“青少年对技术有独立见解,这正是驾驭AI的基石。”

实践:教师拥抱AI,重塑教育边界

对于国华纪念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张名鑫而言,这场讲座提供了教学新视角。“AI制作课件能大幅提升效率,”他在采访中演示应用场景,“教师只需输入课标要求,AI即可生成PPT初稿,我们再融入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作为科技教育工作者,张名鑫更看重AI的启发价值:“在科技社团活动中,AI能快速生成项目原型,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创意实现上。”但他也强调警惕性,“学生必须提升认知能力,学会甄别AI信息的可靠性。技术再强大,也应是辅助人类思考的‘助手’,而非替代者。”

布局:科普全域推进,佛山培育AI沃土

本次校园讲座仅是佛山市科协AI科普体系的冰山一角。今年1月至3月,该协会推出“AI赋能千行百业”系列短视频,深入制造业、医疗等领域展示落地案例;3月-4月则通过电台访谈探讨AI如何驱动佛山产业升级。

“我们将构建更立体的科普网络,”市科协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计划:联合省级协会挖掘优秀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围绕佛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政策开展调研和学术交流;持续推进面向公众及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我们的目标是让广大民众不仅认识AI,更能用好AI。”

在国华纪念中学少年科学院的活动墙上,“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标语熠熠生辉。当梁峻铭同学说出“我想成为让AI识别第102只猫的科学家”时,一颗关于人机协作的种子已悄然萌发。这场校园里的AI启蒙,正为佛山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主力军埋下伏笔——他们终将学会与智能文明共舞,在技术浪潮中守护人类的创造之光。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孙静茹、朱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