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风尚点亮“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东莞+ 2025-07-01 22:25:00

近日,创建助力“百千万”主题摄影展(东莞)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美术馆展出。150余幅光影佳作,以五大篇章铺展东莞城乡融合的壮美图卷。观众移步换景,身临其境地领略文化力量如何挥毫泼墨,描绘“百千万工程”的崭新气象。​

摄影展第三篇章以“文明风尚·精神家园新气象”为主题,通过影像定格东莞“寻找2亿分之一”致敬城市奋斗者精彩瞬间,捕捉“两个文明共享计划”惠及百万员工与租住人员的现实,创新拓展文明实践模式,打响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品牌,让点滴努力汇成城市共生共荣的温暖力量。

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战略下,东莞聚焦文明引领,推动全域文明提升,凝聚市民家园意识,深化“友善之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涓涓细流汇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澎湃江河,处处彰显“百千万工程”宜居之美。

凝聚市民家园意识

吴冬红是一名凤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她正在引导租住人员将参与志愿服务时长、参与文明活动频次转换成文明积分。文明积分达到一定条件就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消费券、优惠券等,还可以兑换公益培训、知识讲座、家政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

凤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智慧网格管理中心联动共建“文明积分超市”,鼓励出租屋租住人员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积分改变文明行为习惯。

这是东莞实施“两个文明共享计划”的缩影。近年来,东莞创新实施“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与“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服务近3000家企业和10.4万栋出租屋,惠及企业员工97.4万余名、租住人员227万余名。

车间里有了思政课,助力企业员工和广大市民提升文明素养;社区里开了“文明夜校”,员工下班时间开展手机摄影、急救培训、法律普法、心理咨询等;“小候鸟”夏令营为企业员工子女解决了暑期“照顾难”“教育难”问题……两个“文明共享计划”让“世界工厂”除了轰鸣的机器外,更有城市的关怀与温情。

为推动外来人口同城市共生共荣,深度融合,东莞连续2年开展“友能量城市漫游计划”,深度联动贵州铜仁、东莞本土企业和107家咖啡店等政企社民力量,推出“友能量 啡尝威”公益特调咖啡、“亿抹友能量”抹茶拿铁,构建“公益+消费+文化”模式,将公益和心理健康服务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广泛传播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友善文化。围绕“友能量”项目品牌,衍生出爱心捐赠、主题快闪、心理健康示范课等系列友善品牌活动,让友能量触达更多市民心中。

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

34个镇街(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10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与近2000个毛细血管般的文明实践点,共同编织成“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成为推动东莞千万人口精神共富的阵地。

数据显示,全市每年开展普惠性、特惠性和互惠性文明实践活动逾3万场,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生活服务站”。

残障人士及其家属共同“聆听”电影《牧马人》,在“听”影过程中,文化志愿者利用电影同期声的间隙,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电影画面信息,引导视障人士在脑海中构建出精彩的电影画面,通过特殊的“观影”方式让他们对事物有新的认识和感知,让他们领略到电影艺术的魅力。这是石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的东莞市五色花计划“橙色——心目影院”活动。

近年来,东莞坚持创建利民、惠民、靠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品牌,主办“莞邑科学家故事会——开往春天的列车”“心目影院”“粤港澳观鸟大赛”“林则徐家风展”巡展和“学廉洁成语 讲传统故事”图片展巡展等活动,引导基层打造“心育空间”“i在宝屯、绿留巷间”等文明实践服务品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东莞还出台实施《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创新增设关爱流动人口等“友善东莞”特色条款。常态化、长效化,宣贯《条例》,推动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市民群众生活。

如今,走在东莞的街道上,群众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带头爱护环境卫生。踏入东莞的村子里,垃圾分类井然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园不仅“净”起来,更美起来。

文明乡风润莞邑

走进道滘永庆村,各色鲜艳明亮的墙绘吸引着眼球,古船从河上划过处,泛起层层涟漪。魏焕楼每天粤韵悠扬,吸引着市民驻足,感受曲艺文化的魅力,也有不少群众在这里散步,享受悠闲时光。

继去年面向全网开展“寻找2亿分之一”主题活动后,今年6月,市文明办又启动“一直很潮·精神文明创建助力百千万工程”,开展“文明乡风润莞邑”系列活动,推进“融生善治共同体”治理模式,对莞邑文化繁衍进行理性回顾,让历史人文的纽带更紧、让精神重塑的根基更深,为东莞推动“百千万工程”注入精神力量。

“融生善治共同体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激活文化内生力量,缝合城乡裂痕,重塑治理生态。研究选取了茶山镇南社村、横沥镇隔坑村、道滘镇永庆村、樟木头镇官仓社区、石排镇谷吓村、莞城街道西隅社区六个村居为研究对象,探索“融生善治”的“百千万工程”东莞特色。

以道滘永庆村为例,在修复群落共同体的根基上,永庆村实现了“水脉重生”。通过河道清淤与生态修复重塑水环境,复现“元宵花月夜”“水乡婚礼”传承水礼俗,让岭南水乡魂魄在现代肌理中复苏。

打造心灵美、风尚美、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的美丽乡村,是东莞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的目标。面向未来,东莞将依托“文明乡风润莞邑”系列活动,开辟“创、赛、演、展、评、游、传”七大赛道,充分利用“融生善治共同体模式”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文明创建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文字:范德全 图片:陈栋、罗嘉怡、 张伊琳 通讯员 赖鸿程 、市文明办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