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全力支持大湾区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
东莞+ 2025-07-01 13:16:07

图片

备受关注的大湾区大学今年将面向广东省招收首批本科生。

大湾区大学是一所省属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其设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表示,东莞将为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全方面保障办学投入、校园建设、人才引进和日常运行等,确保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大湾区大学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快培育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在本硕博贯通培养上,东莞支持学校快速提升办学水平,近期将加大对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的支持,开展硕博士联合培养,加快培育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省市将积极支持学校申报高层次创新平台,推动提升学校原始创新能力,争取获批更多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并在项目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优质资源配置:深度链接龙头企业 提供海量实习就业机会

东莞市将紧扣湾区特色,发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优势,整合松山湖科学城等区域科研资源,积极支持大湾区大学开展“大学+研究院”“大学+实验室”“大学+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等协同育人,依托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来莞学生提供海量就业和实习机会。支持大湾区大学与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华为、OPPO、vivo等创新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在前沿课程开发、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双聘双任等开展办学合作,学生可以近距离与科学家、企业家等进行“面对面”,甚至可以深度参与国家级“卡脖子”科技项目攻关。周边的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也正在加紧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科研支撑。未来我们还规划配套建设约4700亩大学科技园,为学校长远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校园硬件建设:滨海湾校区明年起逐步启用

大湾区大学以建设“百年校园”为目标,按照“一校两区三功能”规划建设,同步在滨海湾新区和松山湖科学城设立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以东莞市政府“交钥匙工程”形式推进滨海湾校区建设。目前,松山湖校区已经全面启用,滨海湾校区正从宏伟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位于威远岛板块的滨海湾校区面积约1718亩,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产教合作和国际高校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三大功能,重点发展物质科学、理学、先进工程等学科领域。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工程已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占地约488亩,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额约17亿元,计划将于2026年建成并争取投入使用,2027年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后预计满足近万名学生教学与科研等功能使用需求,形成“教学—科研—行政”核心区。

在东莞,你的选择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种青春姿态!

东莞,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地理C位,更是青春梦想的价值C位:

这里坐拥湾区黄金通道——左手挽广州,右手牵深圳,30分钟直抵广深港核心区,城际轨道十字贯通,“广深港生活圈”触手可及;

这里铺展绿色宜居画卷——37.4%森林覆盖率、千公里生态绿道、人均17.3㎡公园绿地,让课堂与山水咫尺相连,下课10分钟就能轻松开启“森呼吸模式”;

这里跃动着青春基因——33岁的城市平均年龄、超1.1万片篮球场、200+场年度潮流活动,潮玩艺术装置、潮牌集合店、街头潮玩贩卖机遍布,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和茶饮店琳琅满目,赋予年轻人无限精彩;

这里矗立着产业脊梁——华为、OPPO、vivo等17万家企业在此汇聚,覆盖34个工业门类,全国每5部手机就有1部“东莞造”,为学子提供全球级实践舞台!

这里澎湃着创新引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此汇聚,更构建了科研设备开放共享生态,为学子打开“零距离”攻坚前沿课题的超级实验场。

热忱欢迎广大学子报考大湾区大学,期待在金秋的松山湖畔,与你共赴星辰大海之约。

文字:记者 覃凤春 实习生 韩丽萍 图片:学校提供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