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助力“百千万”|东莞厚植“百千万工程”人文底色
东莞+ 2025-06-29 17:03:21

近日,创建助力“百千万”主题摄影展(东莞)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美术馆三楼开展。150余幅富含时代温度的光影作品跨越城市边界,生动讲述东莞实施“头号工程”的奋进故事。

随着光影流转,岭南城乡蝶变的画卷在美术馆徐徐展开。摄影展不仅定格了东莞以文明创建和文化赋能助力“百千万工程”生动瞬间,更深情描摹了一座“双万城市”寻求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经济价值与精神富足共荣共生、深度融合的城市进化论。

近年来,东莞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依托文化强市建设,厚植“百千万工程”的文化底色、人文成色和人文经济的亮色,打好提升镇村发展新动能、优化城乡环境新风貌、促进千万人口深度融合“组合拳”,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明创建和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东莞样本”。

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生态底色,农房风貌提升留住乡愁记忆,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质效双优,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激活传统基因,文旅融合村镇建设把“流量”变为“留量”……近年来,东莞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用心绘就心灵美、风尚美、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的“五美”乡村画卷。

截至目前,东莞已建成“绿美小园”逾1.2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20个,完成1735栋农房风貌改造、3605户绿色农房的建设或提升,建成红白理事会575个,乡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文明新风加速形成。

在横沥镇隔坑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干净的街道,漂亮特色的墙绘,整洁精致的四小园。隔坑村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通过系列升级改造措施促使乡村风貌大改观,让绿水青山、文化传统等成为助力乡村宜居的重要抓手,成为广东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隔坑村“益企啡吧”以“啡”为媒,引导带动更多力量以实质性行动支持社会公益服务,精准回应社会需求。这里既是村民与企业员工休闲放松的场所,也是大家议事交流的平台。“益企啡吧”定期举办的“益杯咖啡议事会”搭建起沟通桥梁,让社情民意在咖啡香气中自然流淌。

隔坑村是创建助力“百千万”的缩影。在东莞,实现多元共治、人文共享、文明共生的村、社区越来越多,成为文明东莞的亮丽风景线。道滘永庆再现水乡生活魅力,莞城西隅以东莞记忆为高点引领文旅产业,石排谷吓以潮玩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领军者,茶山南社以忠孝礼俗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东莞以“品牌擂台赛”等模式致力于孵化镇街(园区)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一镇一品、百花齐放”发展格局,让沉淀于历史的资源活化为推动集体经济向上跃升的强劲引擎,更让文化从引流的“过客”,成为凝聚人心的“驻留者”。

虎门“觉醒之门·时尚之城”城市品牌IP,左手捻起销烟池的历史经纬,右手执掌时装周的潮流密钥;麻涌深入挖掘龙舟、粤曲、香蕉等特色文化内涵,使文化品牌在网络空间中持续升温;樟木头作家村吸引90多名“村民”入驻,带动社区集体经济的收入明显增加……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打工诗人”杨华之曾在东莞当打包工,因工负伤继而做保安6年。在忙碌而辛苦的工作间隙,他坚持写作,用文学拯救了自己。在写作生涯重要节点,杨华之受到东莞市委宣传部支持、在市文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扶持,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人生之路才越走越顺。

“东莞不断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用文化、文学等柔性力量激活乡村生命力,以文化纽带弥合本地人与外来者的心理鸿沟,培育‘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岭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碧云说。

在东莞,文明、文化如水和阳光渗透城乡肌理,滋养千万居民的精神家园,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支撑。

夯实“百千万工程”文明基础

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现代化,不只是GDP的高度,更在于每一位市民心灵的温度。在东莞“百千万工程”的图景里,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种人与城双向奔赴的引力、人与城共生共荣的动力,共同汇成“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强大凝聚力。

2024年以来,东莞在全国开展“寻找2亿分之一”活动,致敬来过东莞的每一个平凡的奋斗者;原创音乐剧《东莞东》巡演所至,引发天涯海角的集体情感共鸣。这背后,是东莞对千万人口独特结构的深刻回应。

东莞结合“海上生明月、湾区共此时”中秋晚会、东莞马拉松等重大文体活动深化拓展“寻找2亿分之一”内涵价值;精心打造“我在!一座城和两亿人的在场证明”当代艺术展,强化人城共生的情感链接;以优质文化供给和现代城市文明激发广大城市建设者的“家园意识”,将广大市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建设“百千万工程”的宏大事业中来。

面对非户籍人口占七成以上的现实,东莞创新推出“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与“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这不仅是制度设计的精度,更是城市文明底蕴的温度,它们覆盖近3000家企业、10.4万栋出租屋,为数百万东莞新市民编织起精神栖息之地。

近年来,东莞致力于打造“友善东莞”,连续2年开展“友能量城市漫游计划”,深度联动贵州铜仁、东莞本土企业和107家咖啡店等政企社民力量,推出“友能量啡尝威”公益特调咖啡、“亿抹友能量”抹茶拿铁,构建“公益+消费+文化”模式,将公益和心理健康服务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广泛传播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友善文化。围绕“友能量”项目品牌,衍生出爱心捐赠、主题快闪、心理健康示范课等系列友善品牌活动,让友能量触达更多市民心中。

东莞更是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人文引擎,实现精神共富与城乡发展的同频共振。

夜幕下的虎门“文明夜市”,企石“文明夜校”、石碣“文明墟市”、大朗“一号关爱”、凤岗“守护候鸟”……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构筑起永不落幕的精神嘉年华。每年三万场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精神加油站”。

累计打造45家“·莞”新型文化空间,新建66家城市阅读驿站、“城中村”示范点54个,发展壮大东莞博物馆、美术馆、剧院“三大联盟”,持续升级“潮流东莞”等十大文化品牌,精心组织“龙腾湾区·潮游东莞”龙舟月等特色体育活动,实施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六个一”行动……东莞全方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东莞将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依托“文明乡风润莞邑”七大行动赛道,以文化赋能,奋力开创“百千万工程”新局面。

文字:记者 范德全 图片:东莞图库 市文明办 欧珠措姆 梁浚锋 曹雪琴 程永强 李梦颖 陈栋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