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广东援疆医疗队跨越千里,用仁心仁术撑起新疆群众生命健康之“家”。从技术赋能填补医疗空白,到“师带徒”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从学科建设提升医院实力,到公益项目惠及各族群众,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为新疆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注入蓬勃力量,书写着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壮丽篇章。这是一场跨越千里、跨越民族的生命接力,广东援疆医疗队正用实际行动为新疆绘就健康新画卷。
技术赋能,填补医疗空白
近年来,广东援疆医疗队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为新疆地区的医疗服务带来了质的飞跃。
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以下简称“师市总医院”),医疗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例如,心脏射频消融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先进的心脏介入技术在这里成功实施,结束了当地无法开展此类手术的历史。目前,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近30例患者,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生。
此外,医院还成功开展了1.8mm微切口复杂多焦点白内障手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达到全疆前列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面,“师带徒”模式成为医疗援疆工作的核心举措之一。广东援疆医生通过与当地医生结成师徒对子,手把手传授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为当地打造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
在师市总医院,援疆专家与本地医护人员建立了“结师徒”“一帮一”“一带多”的结对关系,传帮带医护人员近200人,培养学科带头人30人。
通过教学查房、病例分析、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医院还选派本地骨干人才到广东各大顶尖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让他们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回新疆。此外,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帮助下,师市总医院与后方单位联合成立了“莞图眼科联盟”等专业联盟,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学科建设,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广东援疆医疗队积极推动受援医院的学科建设,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师市总医院,多个临床科室先后新建成立,包括胸外科、老年医学科等28个科室,其中“十四五”第一批兵团临床重点专科3个、师市级重点专科8个。医院正全力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其中卒中中心已通过兵团二级验收,胸痛中心预计今年9月通过现场认证,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也在按计划推进中。此外,医院还成功创建了师市首个癌痛病房示范点,并顺利通过兵团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质控中心验收。
沈白是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23年11月加入东莞柔性援疆医疗团队,因工作需要,2024年10月又参加了中组部第十一批中期轮换医疗援疆干部队伍,目前任师市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援疆期间,沈白通过手术带教提高了心血管内科处理复杂冠脉病变的能力,同时开展了冠脉内超声检查、心脏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震波球囊术等新技术填补师市医疗技术空白,并将新技术常规化开展,全面提升师市心血管医技水平。
“过去两年间,我们为科室引进了多项前沿医疗技术。但技术落地生根需要过程,要让科室骨干真正掌握这些技术,必须经历完整的临床实践周期。原定的服务期限将至时,如果此时离开,这些倾注心血的项目很可能面临中断风险。经过慎重考虑,我主动申请延期服务,就是希望能用这宝贵的时间窗口,帮助团队完成医疗技术传承的‘最后一公里’。现在,我们已建立起规范化的培训体系,通过‘手把手’带教、病例讨论、模拟操作等方式,确保每位骨干医生都能独立开展新技术。看着他们从生疏到熟练的成长,我更加确信这个决定的价值——这不仅关乎当下,更是为当地百姓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说到这里,沈白医生翻开手机相册,展示着团队成员从初次握持器械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自信操作的手术影像对比图。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妙手回春仁心仁术”……在心血管内科的一间办公室内,墙壁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其中有好几面是送给沈白的,记者掀开墙面上的锦旗,发现每面锦旗后面还挂着三四个锦旗,该科室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自从援疆医生来到该科室,患者康复后送来的锦旗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地方挂,只能一层一层叠挂在墙壁上。
近年来,广东援疆医疗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实现了广东与新疆之间的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师市总医院与广东多家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关系,累计开展远程会诊、培训、学术交流等150余场次。通过远程医疗,广东的专家可以实时为新疆的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指导,让患者在新疆就能享受到广东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医院还积极探索建立远程手术、远程会诊等新型互联网医疗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公益项目,惠及各族群众
刘辉焜是东莞市横沥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作为2023年柔性援疆医疗专家支援师市总医院眼科,现任该院眼科主任。进入医院后,他很快熟悉环境,积极参与科室每周大查房,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进行手术,擦亮群众眼睛。同时,努力搭建平台,积极开展“粤新光明行”专项活动,通过两年的努力,成功开展了500余例白内障手术,为当地群众解决了眼疾困扰。为解决眼科医生缺乏的困扰,努力促成与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建立眼科联盟,在提供免费白内障技术的同时也定期开展带教活动,为师市总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眼科专业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来这里援疆之前,这里无法独立开展白内障等相关眼科手术,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开展这项手术,目前眼科的技术水平更得到一定提升,”刘辉焜表示,两年来,对于工作他是尽职尽责问心无愧,唯一愧对的就是远在东莞年幼的孩子和家人,“但是每当看到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的时候,我比任何时候都确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近年来,广东援疆医疗队积极开展各类公益项目,为新疆地区的患者送去了温暖与希望。在“粤新光明行”白内障复明活动中,医疗队每年为当地白内障患者提供不少于200例免费手术,目前已完成500多例,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医疗队还常态化开展义诊活动,深入团场、连队为群众提供免费筛查、诊断及治疗服务,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项目推进,构建长效机制
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医疗援疆项目。2024年12月20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与广东医科大学签订共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合作协议,项目内容涵盖三甲创建、学科建设等12个方面,每年建设经费2000万元。目前,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12月底完成2025年校地共建项目建设内容。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医疗援疆工作持续发挥成效,为新疆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
目前,广东医科大学第二批8名专家进驻医院与29名现有援疆专家合力开展帮扶工作,申报新项目、新技术67项,组建ECMO多学科救治团队,成立肿瘤科、甲状腺乳腺外科、高压氧科,建立“三层、两级”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医院成为喀什大学教学医院。
师市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智仁在医疗援疆工作中积极推动了多项重要项目的实施。他积极推动“粤新光明行”和广东医生送健康到基层系列义诊活动,有效提升当地群众卫生健康素养。以扎实推动师市总医院内科楼和实训楼建设项目工程、创建49团、51团团场分院为第三师基层示范医院,成功组织儿科、检验科通过兵团重点专科验收以及促成与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等为抓手,全面提升师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我们这一批东莞的医疗援疆队伍,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援助师市总医院‘五大中心’创建,通过一年多的援建,目前医院已通过兵团二级卒中中心验收,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也预估在9月份通过现场认证,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以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已拟定三年创建规划,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中。”曾智仁信心满满地表示,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坚强领导和驻三师工作队以及东莞卫健系统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自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工作以来,师市总医院在多方支持下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突出成就。医院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办公室,建立“周督查、月推进”机制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修订完善73项制度、新制定43项,完成13大项目应急预案汇编,为创建工作筑牢制度根基。
信息化建设实现突破,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提升至三级,兵团统建系统升级项目全面推进,基础字典建设、环境准备等前期工作完成,系统调试、培训等后续工作有序开展,预计8月31日电子病历四级系统全面上线。
评审整改成效显著,邀请疆内外专家开展两次预评审,首轮195条问题整改完成176条,整改率90.26%,二轮174条问题已整改96条,同时正接受广东省三甲评审专家驻院辅导,向兵团卫健委提交评审申请,全力冲刺9月现场评审。
学科与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新增11个专科,创建3个兵团重点专科、8个师市级重点专科,2025年1-4月门急诊量同比上升30.64%,四级手术量同比上升8.7%,CMI值提升21.05%,成功实施14例辖区首例高难度手术,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8.7%。
目前,医院自评得分率表现优异,第三部分现场检查条款自评得分率达95.78%,正以扎实成效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标全力迈进。
广东援疆医疗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与使命担当,他们跨越千里,为新疆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他们的努力下,新疆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医疗援疆工作将继续书写新篇章,为新疆地区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