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十二期“卫健大讲堂”成功举办。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丽文、大朗医院党委书记香富辉、市东部中心医院院长焦根龙三位行业领航者,依次登台,深度剖析各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与创新经验。在这场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思想盛宴中,经验与智慧激烈碰撞,激荡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前行的澎湃动能,有力促进了全市卫健系统经验共享与智慧共生。
麻涌镇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破局“医养分离”,守护“居家安康”
面对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4400万的严峻老龄化形势,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破局,探索出一条“居家医养结合”新路径,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专业医疗与温情照护。
专业团队进家门,破解就医难题。中心打造“硬核”医疗力量,增设老年护理、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组建由全科医生、专科护士、康复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针对居家失能、高龄老人,团队提供上门巡诊、专业护理(如换胃管、压疮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等“全周期”服务,建立“线上随访+线下访视”动态管理机制,彻底改变家属携老人奔波求医的历史。
“长者医疗券”托起普惠服务。在镇政府支持下,中心与大步村、麻三村等试点社区合作,创新推出普惠型“长者医疗券”制度。经精准摸排评估,首批121名重点老人持定制医疗卡,可享受涵盖健康管理、家庭病床、中医服务、转诊等一体化医养服务,费用通过“医保报销+健康卡支付+公卫免费”多元结算,显著减轻家庭负担。
民心所向,服务升温。试点以来,累计服务134名老人536人次,满意度高达98%。“专业守护暖人心,温情服务似亲人”——家属赠送的锦旗道出心声。服务不仅提升了老人生活质量,缓解了家庭照护焦虑,更通过临终关怀等人性化服务,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
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丽文表示,未来,麻涌镇将深化与公共服务办协作,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着力构建覆盖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贡献基层智慧。
东莞市大朗医院:项目管理打造医院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二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获评A等的标杆单位,大朗医院探索出独特的“项目与运营双引擎驱动”发展模式。
“项目管理是从0到1的质变过程,专注于创造独特的新成果;运营则是从1到n的量变过程,确保服务的持续优化。”大朗医院党委书记香富辉阐释核心理念。2023年9月,医院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并打造了一支近40人的专业团队,其中13人持有国际PMP认证,规模居全省前列。
这一创新模式在中心门诊搬迁升级项目中得到充分验证。该项目由20个科室协同攻坚,仅用10个月便建成2257平方米的现代化门诊并启用。“我们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多快好省高新精美的目标,还节约了21%成本。”香富辉介绍,该项目不仅入选大朗镇十大民生实事,其衍生的“党建+项目管理”模式更荣获东莞市卫健系统党建创新大赛奖项。
项目与运营形成正循环,2024年中心门诊运营指标达成率超100%;6S管理覆盖24个临床科室,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通过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共建东莞首个跨都市圈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优质资源下沉。
面向未来,大朗医院已制定项目管理发展“五部曲”,目前正从建立内部标准迈向制定全国医院项目管理标准的新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化双引擎动能,向‘具有学科特色的区域三甲智慧医院’目标迈进。”香富辉表示,医院正积极申报2025年PMI项目管理奖项,让创新经验惠及行业。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校地共建四年蝶变,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
四年前,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如今,这所曾面临人才短缺、设备落后、学科薄弱的基层医院,已跃升为“侨为特色、专科突出、百姓信赖”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为东莞东部200余万居民筑牢健康屏障。
面对东部区域无三甲医院的困境,2020年校地合作正式启动。东莞市政府连续5年增投建设资金,暨南大学移植直属附属医院管理经验,推动医院“换羽重生”。通过深度“诊断”,医院直面人才断层、设备代差、学科短板等难题,开启以“人才强基、专科突破、科研创新、服务升级”为核心的全面改革。
人才强基:博士增至25人、硕士达139人,柔性引进63名北上广名医;培育本土“东莞名医”等骨干11人,员工离职率低至0.32%。
专科突破:新增4个省级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11个市级重点专科;卒中中心等五大“国字号”认证中心建成,ECMO救治成功率66%(超省均11%);开展300余项新技术,完成大湾区第二例骨科机器人手术等区域首例。
科研创新:国家自然项目实现零的突破,SCI论文增长30倍,专利增长180%;建立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所等省级科研平台。
医院将瞄准“10个一工程”目标(如国家重点专科、省级实验室等),通过“精准滴灌”战略打造3-5个战略专科集群,深化“名医区域共享”模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院长焦根龙表示:“校地共建让‘常平医院’蜕变为东莞东部的‘生命之树’,未来将扎根东莞、荫蔽湾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新篇章。”
凝聚发展共识,汲取奋进力量
三位讲者的精彩分享,从医院校地共建、精细化项目管理、医教研协同发展到基层医养结合创新,多维度呈现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探索。每一个案例都凝结着奋斗的汗水,每一份经验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与会同仁中引发了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
与会人员深刻认识到,当前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正处在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亟需以更专业的洞察精准把握发展大势,以更具突破性的创新思维着力破解改革难题,方能推动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独行快,众行远。”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王旭深表示,期望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此次大讲堂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悟、所思所感,切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推动落实的新举措、攻坚克难的新动能。他强调,要在深化交流互鉴中凝聚更广泛的发展共识,在主动对标先进中汲取更强劲的奋进力量。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务必同心同向、并肩同行、携手共进,为绘就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