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蝉鸣正浓,6月25日是2025年广东高考放榜的日子。对于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的黄熠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位2024届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毕业生、2025届复读生,以理科屏蔽的成绩圆满书写了他4年的高中生活。
复读一年是沉淀与蜕变
2024年的那场考试,对他而言是一道未解的难题,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句点。那时的黄熠成绩并不理想,心中难免有失落,有不甘。可正是这份不甘,以及对更高远目标的渴望,让他做出了一个在许多人看来需要巨大勇气的决定——复读。复读在许多人眼中,是压力,是重来,是与时间赛跑的又一年。黄熠却轻声说:“那是我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他没有被题海淹没,没有被分数绑架,而是选择了一条更深邃、更内省的道路。他将这一年视为一次深度沉淀、自我重塑的契机。“备战高考的这一年,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但也要有自己独到的体验,要去深度思考,去归纳总结,去获得经验和感悟。”
黄熠告诉记者,复读这一年他不再仅仅追求分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收获,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公式背后的逻辑,去体会那些在解题中闪现的灵感。这份“独到体验”,让他对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他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的亲身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跌倒都可能成为跃起的支点。
学习数学需要探索精神
“不要太看重分数,要去探索过程,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说到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黄熠认为是数学。在他看来,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艺术。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他享受在数学世界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乐趣,享受那种豁然开朗的“独特感受”。
他分享了一个小例子,关于今年高考数学第11题。在他看来那道题的条件似乎有些模糊,他没有慌乱,凭借着平日里对数学本质的反复咀嚼,对思维路径的反复梳理,带入了一个“必要性条件”。那一刻,仿佛有道光穿透了迷雾,答案就那样自然而然地浮现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技巧”帮他“秒”掉了一道难题,这也归功于他平时对数学的探索,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他认为,高考数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高中数学的本质”,即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对数学思想的融会贯通。他认为大家不必太追求竞赛、高数等,掌握好高中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数学成绩。
谈到大学专业,黄熠选择了芯片相关的专业——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深思熟虑后,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坚定回应。“为祖国高新科技发展做贡献。”这是他对国家的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