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快递、安检执勤、精密制造......深圳这些机器人你见过吗?
深圳发布 2025-06-24 17:33:03

今年以来

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向驱动下

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等

新赛道加速拓宽

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无人物流车大街小巷送快递

 

当下

在龙岗区的大街小巷

60余辆灵巧的无人物流车

正高效穿梭

勾勒出一幅由自动驾驶

和人工智能绘就的

智慧物流新画卷

这是龙岗区探索新型市政服务体系、推动“公交+无人车”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

 

无人物流车体积虽小,却在快递配送环节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擅长解决网点与小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短驳运输。目前,顺丰速运、京东快递、三通一达、美团小象超市、途虎养车等企业已在龙岗区常态化运营无人物流车,惠及千家万户,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

 

深圳东部公交公司则创新性复用自身公交场站资源,将其与无人物流运维需求紧密结合。依托成熟的资源网络和管理经验,为无人物流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场地与运维保障,高效破解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据介绍,为应对无人车上路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龙岗区正构建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追溯”的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东部公交加速搭建“脱困客服服务中心”,组建专业的无人车运营、维保团队及现场应急处置队伍,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响应解决。

 

围绕深圳自动配送2.0“人才链-技术链-场景链”贯通要求,东部公交、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新石器无人车等企业院校携手合作,规划行业技能认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为无人物流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储备坚实人才基础。

 

龙岗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龙岗区将依托深圳在自动驾驶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政策优势,深入探索“无人物流新市政”服务体系,为物流智慧化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智能安检机器人地铁站执勤

 

“这机器人是来给我们安检的吗?”
近日
在岗厦北地铁站
一名特殊的工作人员
吸引了往来乘客的注意力

lv_0_20250404120633.gif

 

这是深圳地铁推出智能安检机器人,它们可通过视觉自主识别乘客携带的行李、会对拿水的乘客提醒接受安全检查,还能指引乘客快速进站安检。据了解,目前,深铁集团已初步完成地铁车站安检机器人1.0版本的部署。

 

 

 

图片

 

 

探索具身机器人地铁应用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迎来发展高潮,深圳地铁集团于今年上线了DeepSeek-R1 AI平台,同时积极探索具身机器人应用场景,联合机器人研发企业,率先在地铁车站开展应用测试。

 

除了安检,当你在地铁“找不到路”的时候,站内的咨询机器人可以随时给你提供帮助,只需与它“对话”,或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就可以咨询相关问题;列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也逐渐朝“智能化”发展,新上线的智能消毒机器人,能自动高效地完成车厢和车站的消毒任务,给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卫生保障。

 

据了解,深圳地铁集团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企业建立合作,以联合攻关、共同申报课题等形式,开展AI技术的研究与探索。“通过长期合作,我们积累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技术应用经验,打造了多个基于图像和语音识别的地铁智慧应用场景。”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深铁集团已建成10万vCPU通用算力、17Pflops AI算力、234PB存储的数智底座,承载了156个应用,大数据平台接入67个业务系统,融合智慧平台汇聚轨道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等领域超6万路视频,实现134个应用统一入口,赋能深圳地铁数字化转型。

 

图片

 

 

AI全面赋能智慧地铁建设

 

 

除了智能机器人,深铁集团在智慧地铁建设中还做出多项前沿探索。在11号线的机场站、车公庙站,深圳地铁开展了AI安防试点,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车站内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大客流预警、烟火检测、人员聚集、人员摔倒、物品遗留、隔栏传物等,大大提升了车站的安全管理水平。

 

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等新线路,搭载了生物识别、视觉通行等功能,乘客可实现“刷掌”“刷脸”过闸,乘客进站更“丝滑”;在新一代的开放式智能客服中心,通过“AI数字员工客服”和“远程客服坐席服务”,乘客可自助完成信息查询、智能支付、票卡处理、生物识别注册等多项业务,办理更快捷。

 

近期,11号线机场站试点上线的深圳地铁多语种智能客服终端,由深铁集团主导设计,目前已可支持中、粤、英、日、韩、法、俄、德、意和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有了这个“翻译神器”,外国友人也能轻松打开“畅聊模式”,地铁出行超方便。

 

 

图片

 

 

为轨道交通智能化转型提供“深圳样本”

 

 

深铁集团该负责人介绍,在车站乘客客服领域,深铁集团引入多个智能客服系统。截至目前,数字员工客服、智能客服机器人、多语种智能客服终端、基于深度视觉检测的闸机,已在多条线路车站投入应用,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乘客体验。

 

目前,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到595.1公里,深圳地铁线网密度居全国第一。业内专家表示,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不仅意味着市民出行更方便,同时也为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了新考验。如何提升千万级客流量城市轨道的运营效率,提升乘客服务体验,“轨道+AI”将是有效的解题思路,深圳地铁AI创新项目为轨道交通行业未来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样本。

 

福田区“顶流”机器人组团秀绝活!

 

具身智能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解决真实场景的难题。其应用究竟发展到哪一阶段了?

 

来自福田的三家行业先锋现场分享实践成果。

 

“巡山侠”——

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化应用

 

在矿山领域,井下环境复杂、作业繁重,传统人工风险极高。

 

图片

 

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高危作业”,实现“少人则安、高效安全”的作业模式。矿山机器人可以进行瓦斯检测、设备巡检、危重作业的全流程作业,既能守护矿工生命安全,也能推动矿山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技术员”——

智能制造场景下的机器人应用

 

在精密制造行业,高精度装配和柔性化生产等长期依赖熟练技工。

 

图片

 

领益智造聚焦“机器人+AI质检”,从“人眼检测”到“机器视觉”,从“单一机械臂”到“柔性协作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扫地僧——

全场景立体化智慧环卫解决方案

城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环卫升级。

 

玉树智能构建“清扫机器人+无人机+云平台”立体化网络,助力福田区打造“最干净城区”。

 

图片

 

从“人扫马路”到“机器织网”,智慧环卫让城市管理更高效、更低碳。目前,玉树智能已在深圳投入40台清扫机器人,其中,在福田辖区的香蜜公园已应用近3年。

 

如何才能用得上、用得好?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超10年,目前,已在多个领域投入应用,但整体行业渗透率仍然不高。以发展最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为例,其渗透率也仅10%。

 

主要原因系产品成熟度不够,导致性能不够稳定,此外机器人发展在成本控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何破解?这场聚焦于产业对接、协同创新的大会,也尝试给出解决办法。

 

供需对接

 

技术只有与需求共振,才能释放最大价值。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面临“需求碎片化、供给分散化”的痛点,亟需搭建精准对接平台。福田以“链长制”为抓手,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通“需求定义-技术研发-产品落地”的全链条。

 

当天,中电海康无锡科技有限公司、钢研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广东泰途科技等多家企业上台,从需求侧与供给侧,发布多个“需求”与“服务”,涉及新材料、关键部件、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业创新联盟

 

独行快,众行远!

 

为破解技术壁垒、打通产业链条,福田区中煤科工机器人联合多家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发起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联盟”。

 

图片

 

未来,该联盟将专注于打通技术研发、认证测试到市场落地的全链条堵点,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生态协同创新。

 

生态孵化楼宇

 

产业的腾飞,需要空间的支撑。

 

现场,福田推出“机器人生态孵化楼宇”计划,助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首批三大楼宇获得授牌!

 

华强科创广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题的专业产业楼宇,聚焦机"硬件研发+算法创新",构建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基地。

 

图片

 

智方舟国际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依托华强北“电子第一街”和中国电子产业资源优势,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战新领域,提供企业孵化、产品适配、产业合作、资本对接等专业服务;

 

深圳天使荟·北方大厦:以智能硬件垂直领域为特色的专业孵化载体,链接全球资本,提供政、产、学、研、资、介、服“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

 

未来,上述生态孵化楼宇将成为福田产业集聚、技术转化、企业孵化、资本对接的“黄金平台”。  

 

 

“金融+科技”助力产业实现规模化跃升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23年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超660亿美元,五年行业复合增速为11.27%。初步估算,2024年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70亿美元。今年, “具身智能”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又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福田主打“金融+科技”,构建起从底座支撑到政策护航、场景赋能,再到生态集聚的四大机器人产业发展体系。

 

图片

 

——底座支撑:构建3个本地算力资源中心和2个算力调度平台,可调度规模超17000P、全市第一;累计建成5G基站8000个,5G基站密度达到每万人50个,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可为机器人的AI训练、数据传输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护航:率先出台包含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等多项支持政策,涵盖创新研发、算力支撑、场景开放、空间保障、人才支持等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引领机器人企业研发创新、快速发展。比如,今天推出的首批福田区机器人生态孵化楼宇。

 

——场景赋能:建立了“320”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涵盖算力供给体系、数据供给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3大体系,以及20类AI+应用场景。目前,已落地全国首个Agent驱动的AI设计平台、全国首个政务大模型、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全球首个业务应用气象预报大模型等多个“首个”应用示范。

 

——立体化产业格局:招引培育了如特种机器人链主企业中煤科工机器人、仓储物流领域佼佼者未来机器人、宠物陪伴领域领先的大象机器人、精密智造及自动化龙头领益智造、新材料领域龙头钢研国际等企业。此外,金砖院、信通院与顶尖学府联合研发的开源有形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技术自主化率已达100%。

 

此次,机器人·未来已来——福田产业对接会的召开,彰显了福田打造全国具身智能产业高地的决心。未来,福田将持续探索并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深度应用,助力福田机器人产业实现规模化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注入强劲新动力。

 

图片

 

正式发布!机器人天团开挂了

 

前有机器人“八大金刚”

炫酷登场“春茧”体育馆

后有众擎机器人世界首例“前空翻”

“人机共跑”深圳湾

以及“斧头帮”舞蹈火爆朋友圈

再有越疆机器人“丝滑做早餐”

……

 

一场机器人产业的好风

正在南山扶摇直起

机器人加速从科幻走进现实

 

近日,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2025年机器人场景应用首批十个“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同步发布机器人场景应用首批24个需求清单,涵盖制造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领域,所需要的机器人类型包括分拣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探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南山牌”机器人加速进入场景应用时代,“机器人+”未来已来。

 

 

 

推进多场景多领域开放

让机器人应用“百花齐放”

 

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首批十个“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以场景使用单位实际需求为导向。发榜方有明确的技术需求和希望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可以为机器人新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迭代升级提供验证机会。

 

 

2025年南山区机器人场景应用示范
“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第一批)

 

 

图片

首批十个“揭榜挂帅”项目致力于让机器人技术在生产生活一线发挥作用,需求的机器人包括:

 

物流装卸智能机器人、变配电站安全巡检人形机器人、矿井及地下受限空间灾变复杂环境超前探测机器人、飞行探测机器人、购物中心执行机器人、智能仓储运输存放机器人、餐食生产及包装智能机器人、风机塔筒防腐维修与无损检测机器人、环卫清洁机器人、新能源材料检测机器人、工业轮式机器人、人形迎宾接待机器人等,集中在商业社区服务、商贸物流、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作业等三大领域。

 

图片

据悉,南山区将依据《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对参与首批十个“揭榜挂帅”项目的发榜方、揭榜方,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资助

 

 

南山区机器人场景
应用需求清单(第一批)

 

 

图片

24个需求清单应用场景包括住宅公寓、商业写字楼、广场、商场、地铁列车、工厂仓库、人行道、医院等生产生活的诸多场景,需要机器人执行送餐、运输、装卸、清洁、检修、消杀、打药等诸多任务。

 

图片

 

图片

“揭榜挂帅,多向互动,同频共振,让机器人应用‘百花齐放’。”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储备期向商业爆发期过渡,不仅发掘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深耕细分行业的机器人企业,也强化制造升级和系统集成,不断拓展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图片

 

 

应用场景丰富

市场规模巨大

 

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是目前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有着大量的需求。南山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应用场景丰富和市场规模巨大,南山机器人产业的供给与需求均已具备。

 

图片

▲优必选机器人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实训
图片

▲帕西尼机器人在深圳地铁上线

 

图片

▲星尘智能机器人叠衣服

 

“10+24”机器人场景应用发布前,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面向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广泛征集机器人应用场景,经过深入调研、需求征集、专家论证会等,形成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应用前景广阔的典型场景,打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应用的环境,鼓励企业更多地尝试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10+24”发榜方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有着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场景方的具体需求有着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支持同一小区,短途多楼栋的配送工作。

◆精准定位、柔性抓取、将货物从冷链运输车装卸至仓库月台。

◆具备狭小空间自主通过功能,能够携带飞行探测机器人进入灾后狭小空间内进行探测工作。

◆具备识别、力控、路径规划与多机协同能力。

◆通过大数据平台反馈,给每一位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等等。

 

掌握了应用市场,就掌握了产业先机。从点到面,南山将提供海量的宝贵训练数据,以及一个广阔的验证空间和应用市场,将催生爆发式的市场效应。

 

 

 

加速场景供需匹配

释放机器人产业未来势能

 

目前,机器人已经部分走进工厂车间、酒店服务中,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并不遥远”,机器人未来产业势能空间无限。想象如此场景:全家人围着机器人,问“今天想吃什么饭?”机器人将像汽车一样成为生产生活新标配,开启各行各业新纪元。

 

图片

▲越疆机器人准备早餐

 

“机器人+”时代,时不我待。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必将聚集更多企业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快速迭代发展。接下来,还将加速场景供需匹配,促成更大力度、更多数量的应用场景开放,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最终实现全域全时全场景“应开尽开”,更大释放机器人产业未来势能。

 

 

内容来源幸福福田 创新南山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编辑:邱悦

审读:马丹 曹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