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菜不小心把手划了道口子,拔倒刺没控制好力度出血了,运动时一个不注意蹭破膝盖,在路上被树枝扎了一下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点小事儿,贴个创可贴就行!
可是,小伤口要是“作起妖”来,可比您想象中的厉害!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急诊急救综合病区接诊了一位大叔,因未重视小伤口而截肢。
63岁的李先生(化名)在走路时被地上的树枝刺伤了右脚,当时他没有重视,几天后出现伤口红肿,蔓延至整个小腿,伴有疼痛、发热。
但李先生仍未重视,仅自行买药简单处理了伤口,未到医院就诊,十余天后右脚大量流脓、组织坏死,并出现了全身休克症状,由旁人拨打120送至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就诊。

经医生检查,并结合血检、彩超结果,李先生被确诊为重度蜂窝织炎,病情已非常严重,经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及局部清创处理,感染仍难以控制,无奈只能进行右下肢截肢手术。李先生住院1个月后才顺利康复出院。
一个小伤口为什么会导致截肢?蜂窝织炎到底是什么病?它有哪些预警信号?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看着不起眼,实则能翻车”的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细菌通过皮肤破损侵入后,会分泌链激酶等物质溶解组织,导致感染迅速扩散。不同于局限的疖肿,蜂窝织炎边界模糊,可深入筋膜甚至肌肉,易引发全身中毒反应。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四肢、颌面部及颈部,中老年群体则是高危群体。
1.皮肤屏障破损
微小伤口即可成为“入侵门户”:虫咬、擦刺伤、足癣抓痕,甚至包括未察觉的微小裂口。动物咬伤、深穿刺伤(>1.3厘米)或接触污水的伤口风险更高。
2。基础疾病削弱免疫力
糖尿病、肝病(如肝硬化)、HIV感染等患者免疫防御能力下降,细菌更易繁殖。
3。局部循环障碍
淋巴水肿(如乳腺癌术后)、下肢手术(如骨折手术后)、静脉曲张导致体液淤积,成为细菌培养基。
4。皮肤疾病史
湿疹、银屑病等会破坏皮肤完整性,足癣是患下肢蜂窝织炎的高危因素之一。
5。药物及特殊状态
长期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肥胖、酗酒均为明确危险因素。
蜂窝织炎进展迅猛,黄金识别窗口仅24~48小时。
1。局部症状
皮肤红、肿、热、痛;边界模糊的弥漫性硬肿;后期中央软化波动(脓肿形成);淋巴管炎(红线征)。
2。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寒战;心率加快;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脓毒症预警)。
1。伤口即刻处理“三原则”
冲:流水+肥皂清洗>3分钟,深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护:薄涂莫匹罗星软膏后覆盖无菌敷料,每日更换;
察:24小时内出现红肿、跳痛立即就医。
2.高危人群特别防护
糖尿病患者:禁止赤脚行走,每日检查足底;
足癣患者:务必根治真菌感染;
淋巴水肿者:穿戴压力袜,有手术伤口尽量避免抓痒挠破皮肤,避免患肢抽血/输液等。
3.强化皮肤防御
户外穿长裤袜,喷涂避蚊胺(DEET)≥20%的驱蚊剂,接触污水、土壤时穿戴胶靴手套,湿疹患者坚持润肤,避免搔抓。
4.免疫系统支持
控制血糖/肝病等基础病;肥胖者减重5%~10%可显著降低风险;戒烟限酒。
治疗原则:首先治因、然后对症。
寻找诱因:如溃疡、伤口、足癣、淋巴水肿等积极对因治疗。轻度口服抗菌药物,中/重度静脉用抗菌药物、化脓切开引流、优质护理。
发热、头痛对症治疗:可选择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手术治疗:当蜂窝织炎导致脓肿形成时,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