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变革教育集团教学模式?东莞市集团化办学第四期沙龙活动举行
东莞+ 2025-06-20 15:18:51

618日,2025年第四期东莞市集团化办学沙龙活动在松山湖实验中学附属东坑镇第三小学(松实附小)举行。活动以“AI赋能教育集团教学模式变革”为主题,通过特色展示、工作汇报、圆桌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AI+教育”的融合路径,分享创新实践案例,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教育实践:AI赋能,探索教育新路径

活动现场,“水火相融”“掌中火”“化学彩虹”等一系列化学实验秀,生动展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激情碰撞,体现了松实附小在“E+Π”课程与“AI+教育”融合中的实践成果。

AI艺术展以“赤子魂,中华志”为主题,通过AI技术与文学、美术的结合,将学生创意转化为生动的艺术作品。从未来幻想到成长思考,从冒险探索到初心坚守,这些作品展现了学生在科技与艺术融合中的创新思维,彰显了学校在教育创新中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东坑教育乘着集团化办学的东风,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域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一所新学校,松实附小自开学以来,借助“政府主导+集团支撑+社会参与”的合力,立足实际,高效整合资源,构建智能化学习平台,有效突破了村镇学校资源瓶颈,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质且适切的教育环境。

松实附小校长王敏介绍,学校依托“政府主导+集团支撑+社会参与”的协同模式,有效整合资源,构建智能化学习生态。通过“一生一档案”个性化追踪、纸笔课堂智能监测、智慧体测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化教学与动态评估。同时,学校创新研发“E+π”融合课程体系,结合AI技术打造定制化学习路径,推动教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跃升。“这一系列探索不仅优化了教学流程,更重塑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模式,为AI时代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王敏说。

东坑镇党委委员钟浩华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优质均衡教育的追求和对集团化办学的信心,肯定了松实附小在智慧校园及人工智能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希望各方继续支持东坑镇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携手共进,开创教育新局面。

专家引领:以智慧教育点亮未来之路

教育生态的转型升级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构建贯穿教学全流程的智能化支撑体系。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如何依托AI技术打造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范式跃迁?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万飞以《AI启新程,智慧育未来——教育集团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主题,聚焦AI时代下教育的痛点以及集团转型的关键问题,强调集团成员校将凝聚力量,实现优质共享,向着教育创新的目标共同迈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秀梅以《新课改背景下AI赋能的教学创新》为主题,通过新老教师课堂教学智能画像对比、AI课例分析等生动案例,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影响。她指出,智慧评价系统正在重塑教研模式。张教授强调,实现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关键要构建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实施路径。

圆桌论坛:深度对话,共启教育新思路

在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松实东中校长谭吉成与张秀梅教授、万飞、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程庆雷、市教育局教研室跟岗教研员郝露茜,围绕“AI赋能教育集团教学模式变革”展开深度交流。

万飞认为,要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结合教师的不同需求推荐个性化资源;基于数据库设置预警机制,针对不同校情进行调配,实现跨校共享,精准支持不同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需求。

程庆雷介绍,市教育局后续将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指导方案,成立人工智能指导中心、人工智能研学中心;打造三个人工智能应用高地等创新举措。

“要扎根课堂与专业,关注学生内心需求;理清信息价值,坚守教育初心。”郝路茜聚焦数字时代带来的技术焦虑,追根溯源,追问教育的本质,强调为未来而教。

张秀梅认为,AI 具有颠覆性和主体间性,未来课堂需打通学科壁垒、突破学时限制和空间边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活动最后,现场公布了第四期集团化办学“十佳案例”名单并颁发证书,并进行了沙龙接力仪式,第五期沙龙将由东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承办。

 

文字:记者 刘召 实习生 梁凤映 图片:学校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