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旗山顶挂灯笼 黄亚非 摄
■同沙湖城市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东城供图
■东城香遇走廊
欧迪鹏 摄
■黄旗南生态廊道现在成了儿童撒欢的乐园 翟国强 摄
■同沙湖城市公园 翟嘉欣 摄
黄旗山巅云雾缭绕,登山步道光影斑驳;同沙水库碧波荡漾,白鹭掠过环湖碧道;樟村社区口袋公园绿意盎然,棋桌旁老者对弈正酣……在莞邑“城芯”,东城街道以4428.32公顷森林为基底,占比42.17%的森林覆盖率为底色,将黄旗、同沙、榴花三大“绿肺”公园串珠成链,让116棵古树名木成为岁月注脚,690亩周屋稻田化作都市田园诗行,在“百千万工程”中奏响绿美生态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和谐乐章。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东城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跟市委“百千万工程”步伐,秉持生态优先理念,聚焦“山、水、村、路”,全力推进绿美森林、水系、乡村、路(通道)建设,促进以“山水城融合”为特色的城市格局加快形成。如今,一幅“一半都市一半山水”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正如市民李大爷所言:“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以山为脊 守护生态屏障
晨曦初露,黄旗山城市公园已涌动着活力。晨跑者的脚步声、孩童的欢笑声与林间鸟鸣交织,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石阶上跳跃闪烁。沿着蜿蜒的步道向上攀登,两侧红椎、木荷等乡土树种郁郁葱葱,新补植的山杜鹃、野牡丹点缀其间,让“城市绿心”更添色彩层次。
黄旗山城市公园作为东莞的城市名片,在绿美建设浪潮中不断焕新出彩。站在山顶的灯笼广场俯瞰,东莞“黄金双轴”的繁华精彩尽收眼底,高楼大厦与苍翠山林相互辉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生态之美尽显无遗。
“以前,景观也没如今这般多样。”市民刘女士感慨道,她几乎每周都会来公园锻炼。“这几年经过提升打造,一步一景,漫山遍野绿树繁花,跑步时呼吸着清新空气,整个人都身心舒畅。公园设施越来越完善,来运动休闲的人也多了,特别有活力!”罗先生的切身感受,正是东城山系绿美建设成效的生动诠释。2024年,东城街道启动黄旗山城市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投入1.068亿元开展鲤鱼湖节点景观、主景区水系景观等提升项目。
从黄旗山驱车向南,约15分钟便驶入另一番山水画卷——同沙湖城市公园的环湖碧道在晨光中舒展。如果说黄旗山是城央的立体绿肺,那么同沙湖便是镶嵌在都市边缘的生态明珠。
沿着20公里的环湖碧道前行,新栽种的落羽杉正抽出嫩芽,与岸边的芦苇荡共同勾勒出“水杉滴翠映碧波”的景致。“以前这里的林相单一,一到冬天就显得荒疏。”同沙林场护林员陈师傅指着岸边的混交林说道,“现在通过补植香樟、凤凰木,搭配水生鸢尾、再力花,春有花繁、夏有荫凉、秋有色叶、冬有绿意,连候鸟都愿意多停留些日子。”
据了解,东城正全力将黄旗山城市公园、同沙湖城市公园打造成标杆式森林公园,让市民在繁华都市中,也能随时拥抱自然,感受森林的静谧与美好。近年来,东城对黄旗林场、同沙林场进行科学规划、精细抚育。两大林场累计完成林分优化307亩,森林抚育提升1916.4亩,生物防火林带抚育31.2公里。每一寸土地的精心呵护,每一株树木的茁壮成长,都凝聚着东城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
当黄旗山的晨光与同沙湖的波光在城市天际线交汇,东城的“山魂水韵”正以立体的生态脉络,串联起都市人的诗意栖居。
以水为魂 打造绿色水网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同沙湖城市公园湖水面积1000公顷,水绕山环,峰峦叠嶂,人们的镜头曾捕捉到红耳鹎、鹊鸲、夜鹭(非繁殖羽)、池鹭(繁殖羽)等多种鸟类,让公园频频“出圈”,这正是东城“水文章”做优的一个缩影。
同沙水库二期碧道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或骑行或漫步。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天边的晚霞,岸边垂柳随风轻摆,不时有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掠过水面。近年来,东城投资1497.3万元打造长6.5公里的同沙映翠湖碧道,将浮桥、小洞白鹭公园段串联成环,推动同沙湖城市公园碧道整体闭环。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为市民打造了亲近水生态的绝佳空间。“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碧道建设36.5公里,河段碧道生态绿化36.5公里。
东城治水兴水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东城系统治水,通过实施截污、清淤、活源、生态修复等整治措施,实现了老围河、黄沙河同沙段、筷子河、光明排渠等7条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同时,深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全街道16条河涌75%消除劣Ⅴ类、100%无黑臭,樟村国考断面水质达IV类目标,东江南支流(东城段)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昔日无人问津的黑臭河涌变为水清岸绿的新面孔。
每隔一段时间,东城的“民间河长”就会沿着河岸,仔细查看河水上是否有垃圾漂浮、岸边有无白色垃圾……在东城,有19名这样的“民间河长”,常态化巡查河涌,推动河道治理。
“以前这河道又脏又臭,路过都得捂着鼻子。”家住河道附近的王女士见证了河道的蜕变,“现在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随处可见,岸边花草繁茂,我们一家经常来这边散步,孩子可喜欢了!”从“掩鼻而过”到“流连忘返”,东城的水系治理,让水的灵动之美重新回归市民生活。
以城为本 缔造宜居空间
自推进绿美东城生态建设以来,东城发布“植树地图”,实施“我为东城种棵树”“我为全运种棵树”行动,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热心企业、志愿者纷纷投入美化绿化家园热潮,完善公园绿地建设,精心打造绿美街区。自2023年以来,超百场植树活动,2.5万棵苗木的种植为东城添“绿”增“颜”,樟村大王洲岛打造“桃花源”、梨川社区种植“秋月红梨树”等,传承社区历史文化,在植树中承载着浓厚乡愁。
此外,116棵古树名木深扎18个社区,“树”说着百年变迁。48个口袋公园如繁星般散落城中,虽面积小巧,却设计精巧——繁花似锦的小花园、配备齐全的健身区、静谧舒适的休憩角,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诗与远方”;21个社区公园实现“一社区一公园”全覆盖,让居民出门即见绿;80多个“四小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巧妙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将绿色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东城居民的日常。
午后的樟村社区,阳光透过口袋公园的树荫,洒在石桌上的象棋棋盘上。几位老人正举棋对弈,一旁的健身器材区,年轻人在锻炼,孩童在滑梯上嬉笑玩耍。曾经杂乱的闲置地,如今变身精致的绿色空间。
“以前社区乱糟糟的,没个像样的休闲地。”在樟村社区生活多年的陈阿姨深有感触,“现在有了口袋公园,下楼就能坐坐,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生活一下子有了滋味。满眼的绿色,看着就舒心,生活品质提高了不少!”这些细微之处的绿色改变,正悄然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此外,东城还将特色农业产业与绿美东城示范点相结合,形成“周屋稻田—余屋古村—徐记食品零食王国探寻之旅”“榴花公园—樟村大王洲—东江印象”“同沙湖城市公园—黄旗南香遇走廊—百花园”“虎英公园—旗峰公园—民盈国贸中心—33文化创业园”等多条特色农旅体验专线,吸引众多游客参加。
如今,东城街道正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构建“三带一网多节点”空间总体格局。未来,东城将继续坚守生态优先,不断探索绿美建设新路径,在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加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旅游、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让绿美东城既有“颜值”,更具“价值”,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这几年东城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居民赵先生对未来满怀期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绿色空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更多人来东城,把我们的家园打造成生态宜居的典范!”相信在东城街道的不懈努力下,这一愿景终将照进现实,东城也将在绿美之路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特写
黄旗南生态廊道
勾勒“人、城、绿”共融共生画卷
清晨6时59分,黄旗南生态廊道的雾气尚未完全消散,谷咖啡馆的落地窗已被第一缕晨光镀上金边。临湖而坐的白领轻搅咖啡,看湖面涟漪掠过白鹭倒影;百米外的慢跑道上,晨跑者的脚步惊起沾露的花瓣,白鹭掠过香遇百花园的湿地……
作为东莞“百千万工程”的生态样本,这条镶嵌在都市核心的2.8公里翡翠廊道,以“山水为脉、绿美为魂”的创新实践,将黄旗山余脉的绿意、同沙水库的波光,与咖啡香气的惬意“放空”巧妙编织,不仅让钢筋混凝土的城市肌理中生长出自然呼吸感,更在晨昏交替间,勾勒出一幅“人、城、绿”共融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画卷,架构起东城特别的城市生态美学。
山水为脉 编织城市绿毯
午后的黄旗南2.8公里生态廊道,在金色阳光的笼罩下,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里孩子们的笑声、东城体育公园内篮球的撞击声、香遇百花园中鸟儿的欢啼声,共同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章。
这般和谐图景的背后,是城市设计师以“缝合术”勾勒的生态智慧。他们将黄旗山余脉化作连绵绿丘,让蜿蜒的人行道如绸带般穿梭其间,构筑起环黄旗山的生态活力环。这条绿带串联起多个节点,实现了黄旗山与同沙水库的山水对话,巧妙融合了山水、绿道、城市与人的元素,编织出一张充满生机的城市绿毯。
生态的馈赠离不开精心守护。为守护这方生态,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落地生根:科学引入乡土树种,种植超10万株乔木灌木,构建起多层次的生态植物群落,让区域生态系统愈发稳定。鸟儿用翅膀投票,种类从20余种增至50余种,白鹭、夜鹭等珍稀鸟类的到来,是对生态改善最生动的肯定。廊道上的观景平台与休憩区域,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窗口,草坪上家庭的欢声笑语,绘就了人与自然共生的温馨画面。
“以前总愁没地儿遛娃,现在天天带宝宝来看白鹭、认花草,这儿比早教班更有生命力!”年轻妈妈李女士抱着孩子笑言。
都市诗意 解码共生智慧
当生态底色日益鲜明,居民的生活场景也在这片绿毯有了新变化。这里藏着当代都市的生存智慧——“晨昏经济学”:早上八点,白领在谷咖啡店对着碧绿小湖规划工作,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午后三时,银发族在绿荫下切磋棋艺,享受悠闲时光;华灯初上,年轻人在生态跑道上挥洒汗水。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在这里汲取自然能量,放空身心,抛下烦忧,休养生息。在这里,繁忙的都市圈与悠享的慢生活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沿着廊道漫步,自然的诗意与生活的惬意在此交织。谷咖啡馆的香气、露天餐厅的惬意,与草坪上孩子们的嬉戏相映成趣。从晨光熹微到灯火阑珊,这条生态廊道始终是城市与自然对话的生动注脚。八一路入口的“锦绣旗峰 活力东城”欢迎屏,迎接着每一位宾客,也传递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山水为脉,织就生态活力空间;都市诗意,解码人与自然的共生智慧,一幅城市与自然和谐共舞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黄旗南的生态密码,正在重塑东城的城市基因,打造山水城市文化休闲目的地。据悉,黄旗南中央绿轴建设占地约17.8公顷、长约1公里,承山接水立体复合,打造活力绿廊。未来,这里将成为城市的生态核心之一,将吸引着市民与游客前来休闲、娱乐、观光。
目前,东城正稳步推进黄旗南麓文体带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发展,完善设施配套,打造人文休闲活动廊道。这些文化设施的建成,将为东莞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记者 张喜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