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一纸证明,700人饭碗保住了!
东莞+ 2025-06-18 09:58:59

一张薄薄的《信用修复证明》,让一度陷入困境的东莞市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科技公司”)重现活力。从账户冻结到订单翻倍,这家拥有700多名员工的智能制造企业,在东莞法院“善意执行”的司法温度中,上演了一场逆风翻盘的故事。

智能科技公司是一家从事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行业的零部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8月,本该是这家企业产销旺季,却因一场买卖合同纠纷遭遇“寒流”。因拖欠货款被申请强制执行,公司银行账户被法院依法冻结。

“2021年,企业刚从深圳搬到东莞石碣,兴建生产基地投入大笔资金,加上疫情原因导致资金紧张。后来因为订单和供应商发生了纠纷,因而出现了波折。”智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闫亮说,公司账户被冻结,员工工资无法及时发放,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

随后,企业联系法院,希望可以和申请执行人进行协商。承办该案的市第一人民法院石碣法庭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最终智能科技公司同意向申请执行人一次性支付涉案货款。

“700多个员工,背后是700多个家庭。”石碣法庭执行员陈丰表示,面对企业实际经营需要,以及急需发放的工人工资,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扣划,同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对智能科技公司的财产进行解封。

案件的矛盾虽已化解,但对企业的影响未完全消除。“这几年智能穿戴领域销量爆发式增长,我们提前做了研发和布局,订单充足。”闫亮说,企业打算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更充足的“粮草”大干一场,却在征信查询时被“卡”住了。

智能科技公司行政人力资源总监刘霞记得,她通过微信向执行人员提出诉求之后,不到一周时间,法院就向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并将证明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其缝合企业“信用裂痕”。

“企业一直以来信用良好,也无其他案件纠纷,加上企业的专利墙、充足的订单、自动化生产线,都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复苏潜力。”陈丰说。

《信用修复证明》出具次日,智能科技公司成功向银行申请贷款,给企业的经营重新注入了活力。

车间里,自动化高精度注塑机昼夜运转;实验室中,新品研发进度不断刷新;仓库门口,一箱箱智能穿戴部件被装车发货。

“现在每月产值突破2000万元,预计全年营收达3亿元,较去年翻了一倍。”闫亮表示,企业投资东莞,就是看上了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优质成熟的高技能人才,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让企业敢闯敢干敢投。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法院成熟运用修复与守信激励机制,通过正向激励方式为积极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及时帮助企业消除信用污点,营造鼓励主动履行、支持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让诚信履行者重焕生机。

2025年以来,东莞第一法院为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或《信用修复证明书》共计314份,屏蔽限制消费、失信2408人,深入拓展司法信用修复、守信激励的合作领域和实质效果,为东莞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文字:李金健 王骁 视频:肖延昆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