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优配强,东坑镇探索锻造过硬民兵“武教头”
东莞+ 2025-06-16 15:48:42

民兵教练员是民兵军事训练的一线组织者和训练带头人,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民兵战斗力生成。东坑镇贯彻落实东莞军分区部署要求,紧贴使命任务,探索推动民兵教练员补齐短板、拓展能力,培养过硬“武教头”。

择优遴选,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

如何选好用好民兵专职教练员,持续练得更精、用得更专,助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摆在基层武装部面前的现实课题。对此,东坑镇开始了探索。

早在2023年,东坑镇就谋划下好“先手棋”,按照“组建队伍,培育赋能,实践上岗”的思路,充分建强培养一支军事教员小分队,推动全镇民兵训练不断提质增效。在此基础上,该镇根据东莞军分区部署要求,充分依托上述小分队的力量作用,加大从民兵、退役军人中选拔专职教练员力度,经过层层选拔、综合衡量,最终聘用2名优秀同志担任武装部专职教练员,为全镇民兵遂行应战应急使命任务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指引。

矛不磨不利,兵不练不强。如何最大程度激发专职教练员的工作干劲,发挥自身的特长,更好地助推武装工作高效开展?东坑镇武装部立足教练员专业背景与岗位需求,向战聚焦集聚支前动能,打破“一刀切”培育模式,紧扣钻打仗、善组训、懂管理的新型“四会”教练员建设目标,推行差异化培养方案。通过量身定制任务清单,细化划分工作职责,每周通过例会制度组织开展“业务讲堂”,定期参与全市组织的集训和组织开展镇内自训,让专职教练员清楚打什么仗、怎么打仗,训什么人、怎么训,真正按纲施训、从严治训,做到眼中有敌情、心中有战场、手中有招数,实现精准赋能、全方位培训。

同时,东坑镇还通过积极打造“业务能手传帮带+专项培训”双轨培育模式、“模拟场景+手把手教学”的实战化教学模式,及时了解专职教练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思想动态,灵活调整学习培训计划和工作安排;并多渠道组织专职教练员参与征兵一线宣传、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等业务工作,有效提升专职教练员对武装工作的熟悉程度和业务能力。

实战砺剑,打造场景化练兵平台

“执行任务前,大家先要熟悉舟艇还有船外机的原理构造,再对如何能够在恶劣条件下搜救落水群众,组织心肺复苏等救治进行熟练掌握……”只见滩美湖边,民兵专职教练员彭忠信正在按照理论提示、讲解示范、操作体验的步骤,组织民兵开展水域救援训练教学。不少民兵感叹,训练场上“硝烟味”浓了,民兵实战化组训更加贴近实战、更具有操作性,对于遂行任务和支援保障更加有底气、有决心。

在今年的全市民兵教练员集训中,东莞军分区组织遴选优秀教学骨干参与,集中攻关重难点课目。“既要研透每一招,又要训实每一式,不论是与我以前在部队还是在公安特勤大队工作的时候相比都大不相同。”获得此次集训“标兵教练员”称号的彭忠信说。经过集训,他意识到组训中不仅要突出教练员的教学能力,还要将练技术、练战术、练作风有机结合起来,在因人施教中,组织民兵把技战术练活、练精,才能推动民兵军事训练向实战要求聚焦、支援保障能力向胜战标准靠拢。

“民兵专职教练员是民兵队伍建设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基层武装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东坑镇武装部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以思想铸魂为根基、实战砺能为路径、严管厚爱为保障,为专职教练员成长成才搭好台、铺好路,实现从“新兵启航”到“尖兵领航”的成长蜕变。

文字:记者 付碧强 通讯员 谢俊聪 图片:通讯员 谢俊聪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