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写作实战到视频号运营密码,从新闻摄影技巧到公文智能生成。6月11日至13日,一场聚焦教育宣传和公文写作的“头脑风暴”在东莞掀起热潮。
2025年教育宣传和公文写作专题培训班举办,来自全省21家校外教育单位的33名宣传骨干完成了为期三天的“AI+宣传”系统化培训。这场融合技术创新与专业提升的培训,为广东校外教育宣传工作注入了全新动能。
本次培训活动由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主办、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活动精心构建了兼顾思想引领、技术赋能与实践启发的课程体系,邀请“大学教授、专家+主流媒体资深记者+基层实践骨干”组成“黄金导师团”,以头脑风暴与高强度实操训练,推动校外教育宣传从“技能提升”迈向“生态重构”。

开班:当“酒香”遇上“深巷”,宣传破局迫在眉睫
“酒香也怕巷子深!”开班仪式上,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会长杨春良直击行业痛点。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优秀的校外教育实践亟待更高效的传播载体。他强调,宣传骨干要成为校外教育的“传声筒”和“扩音器”——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机构承担着多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更需通过优质宣传让社会看见教育创新的价值。
主办方在前期筹备中深入调研21家单位的宣传痛点,针对“内容同质化”“AI应用空白”“视觉表达薄弱”等共性问题定制课程大纲。班主任杨华以一份趣味满满的“培训活动清单”拉开序幕,通过“AI写作挑战”“摄影寻宝游戏”等互动任务,让学员在笑声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活动设计暗含“做中学”理念,所有课程均设置“理论讲解+现场实操+即时反馈”闭环,确保知识高效转化为技能。

多元导师矩阵:从学术高度到实操立体赋能
“好的宣传要让家长主动转发,让孩子自发参与。”正高级教师、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谢洪涛高屋建瓴,从宣传制度、平台运营等五方面诠释校外教育宣传定位。他以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经验为例,拆解如何通过品牌活动让校外教育“被看见”。
“技术可提升效率,但意识形态把关必须人工坚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高云坚系统讲解《公文写作实务与训练》,在AI辅助公文生成环节现场演示:他带领学员用AI生成会议纪要框架后,逐字打磨政策表述,兼顾学术严谨与实践灵活。
东莞日报社“媒体实战团”带来宝贵的一线经验。“养个AI给自己‘打下手’,有了思路就有了指令。”记者赵海霞以20年教育报道经验提炼逆向思维、跨界思维等核心工具,指导学员通过场景化叙事、反向求证思维等方式,让新闻“带着读者去现场”。

“原来光是构图有这么多讲究。”记者陈栋从会议拍摄到活动跟拍,用大量实例讲解新闻摄影的“避坑指南”和实战技巧。
记者肖延昆用大量案例把视频号运营的“流量密码”倾囊相授。深圳市龙岗区实践基地办公室主任臧博则手把手拆解微信公众号制作全流程,让学员直呼“干货满满”。

五家单位亮出“宣传秘籍”,基层智慧与系统打法共振
培训第三天,深圳市综合素养实践教育基地、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东莞市常平镇青少年宫、东莞市塘厦镇青少年活动中心五家单位基层实践骨干教师代表带来“实战经验共享会”,其中许多案例,既有系统打法,也有基层智慧。
挖掘教师、学员故事打造“人物IP”,将课程转化为“体验日记”……深圳市综合素养实践教育基地杨玉林部长分享了其“品牌化叙事”的经验。常平镇青少年宫李嘉豪则展示了“小宫主”表情包和亲子活动策划的实践。
分组交流环节,主办方化身“催化师”,除了引导学员每天复盘所学收获之外,还围绕“视觉素材共享”“跨单位选题协作”等议题展开头脑风暴,展现主办方作为行业枢纽的整合能力。

从个体突破到行业进化,搭建校外教育宣传生态新范式
“本次培训颠覆了我对教育新闻写作的认知。用户思维强调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让我明白写作要摒弃‘自说自话’。四个激活技巧实用性极强,尤其是场景化叙事和热点借势,为今后宣传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实操路径。”深圳市综合素养实践教育有限公司老师李培泉说。
“这次培训犹如及时雨,不仅解开困惑,更看到全省同行的创新实践。”广州市越秀区综合实践基地管丹梅的感慨,道出学员共同心声。
这次精心策划的培训,本质是校外教育宣传领域的一次范式革新。这次课程设计呈现三大思量:在知识层面,通过大学教授奠定理论高度、媒体一线提供实操方法、基层单位分享落地经验,构建完整的能力体系。在技术层面,既拥抱AI等新技术,又强调“技术为表、思维为里”的本质坚守。在生态层面,通过搭建全省交流平台,推动单个单位的“单点突破”升级为行业整体的“系统进化”。

正如一位学员在培训反馈中写道:“协会不仅教会我们写稿拍视频,更让我们理解宣传工作是‘教育理念的传播战、品牌建设的持久战、技术应用的攻坚战’。”
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特聘副秘书长高星原表示,学员们反馈的认知升级,恰是协会作为行业引领者的价值所在——通过前瞻性的活动组织,将33名骨干的能力提升转化为全省校外教育宣传的质量跃迁,在“技术+教育”的深水区,为广东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架起传播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