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助力莞企“扬帆出海”
东莞+ 2025-05-26 16:37:09

随着项目破土动工,大型机械开始平整土地,东莞某运动用品企业完成对越南一家本地企业的并购交割,项目顺利纳入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工程。这一标志性“走出去”项目,由东莞律师全程提供法律服务支持,不仅加快了项目落地进度,也为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成为东莞涉外法律服务助力莞企出海的又一典型案例。

近年来,东莞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与开放基因,不断优化“全链条、专业化、国际化”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仲裁、公证、调解及律师服务等涉外法律服务质量与效率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推动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筑起坚实的法治基石

构建全链条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东莞某企业是一家集研发、制造与出口于一体的运动用品企业,产品畅销欧美市场。为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制造布局,2024年中,企业决定通过并购方式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并与当地政府展开对接,寻求可并购标的。由于涉及跨境并购、资产评估、政府审批等多个法律环节,企业在初期即委托具备涉外经验的东莞本地律师团队全程协助项目推进。

东莞市涉外法律服务团宣讲涉外法律

“企业出海前需建立合规‘体检’机制,动态评估目标国法律环境。”广东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黎田律师表示,律师团队在项目初期即协助完成法律尽职调查,针对目标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税务合规、历史债务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为确保交易顺利推进,律师团队参与商务谈判、起草并审查并购协议,设定交割条件与过渡安排,保障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实质权益。

同时,针对该项目涉及的外资并购审批、当地政府招商程序、税收优惠政策等事项,律师团队积极协调越南本地合作律所,与越方政府沟通协调,协助办理相关备案及审批手续,确保交易合规进行。尤其在资产过户、税务合规等方面提供多项实务建议,使企业平稳完成过渡并迅速启动后续投产准备。

2025年一季度,项目正式完成交割,成为中资制造企业在越南中部地区的重要布局点。越方政府将该项目列入本年度重点招商成果之一,并承诺在厂区基础设施、通关便利化、后续增资扩产等方面提供持续支持。

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陪同东莞制造业企业赴越南考察,实地了解当地营商环境与产品制造流程。

东莞律师在本案中全程参与并购结构设计、协议谈判、法律审核与交割安排,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有效防控了境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展示了东莞本地法律服务的国际化能力。

随着“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东莞制造企业正加快全球布局。2024年下半年,东莞某电动两轮车生产商正式在印尼设立生产基地,开启品牌国际化的新征程。由于涉及跨国投资结构设计、东道国政策适配、合规成本控制等复杂因素,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协助企业高效完成设厂注册、合规审查、销售网络筹建及本土经营培训,为企业稳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目前,企业印尼生产基地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2025年中实现首批产品量产;首批品牌专卖店也将于年底前在雅加达等核心城市开设。

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协助设立印尼船级社中国代表处

企业负责人表示项目能顺利推进,离不开专业律师团队的全程支持,法律服务不仅止于设厂,更深入参与了企业在海外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企业‘走出去’,最怕‘看不见’的法律风险。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提供的不是模板化服务,而是‘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东莞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旭东表示,针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常遇的投资国法律政策查明困难、涉外公证认证程序复杂、涉外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及语言文化差异、办事程序复杂、维权成本高、信任不足等困难,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等七部门积极组建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设立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编印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推动东莞涉外律师提升WTO争端解决、国际贸易、跨境并购、合规体系建设等专业服务能力。

涉外律师服务团成员在企业实地调研

市人大代表、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邹育兵建议,为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对莞企“走出去”的支持和赋能,构建全链条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包括加大对高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从市的层面,到包括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都应该加大投入;要完善海外服务网络,在莞企出海主要目的地设立境外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本地化合规审查、争议解决等服务;要深化政律协作、搭建律企对接平台,应将市涉外律师服务团纳入市“五外联动”服务体系,各政府部门在为企业开展涉外工作时,应充分调用本地涉外律师的专业优势,提供专业咨询、建立涉外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发布投资法律指南等。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出海企业对涉外法律基础知识应该有更全面的掌握,熟悉国别之间的法律制度差异;应更加强化合规前置意识,入境先问禁,建立出海前“法律尽职调查清单”,划分风险等级,理性评估承受能力;要善用法律工具组合,在设定交易模式、拟定合同条款、确定争议解决方式和准据法适用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尽可能降低风险。

“4C”理念持续提升涉外仲裁能力

一方面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善用调解“东方经验”化解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纠纷。

2018年12月,申请人、被申请人和一名案外人签订《合作协议书》,三方约定合资在香港成立公司,并通过该香港公司在越南投资建厂,生产鞋类原材料。后因退伙产生纠纷,按照《合作协议书》中的仲裁条款,申请人日前向东莞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东莞仲裁委员会创新运用仲裁调解和谐“心法”,在仲裁庭多次向双方当事人分别诠释利弊后,双方逐渐放下了抵触怀疑情绪。最终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成功促成当事人在“莞香花”调解室调解。

仲裁调解现场

这两年来,东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东仲)持续拓展国际视野,强化开放意识,立足大湾区、面向海内外,全力践行开放(comprehensiveness)、和谐(concordance)、创造(creativity)、专注(concentration)“4C”理念,更主动更积极更专业服务境内外商事主体,持续提升涉外仲裁能力。

2024年,东仲受理案件总标的额超100亿元,其中,涉外案件标的额46亿元,在全国284家仲裁机构中排名第7,涉外案件标的额占案件总标的额超45%,占比在全国领先。全年服务大湾区主体3942个、港澳和外国商事主体154个、外资(含港澳资)企业超1000家。

东仲适时设立“台港澳和外国仲裁案件立案专窗和办案专区”。针对跨境商事活动的新特点,结合东莞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设立了涉外仲裁案件立案专窗和办案专区,探索建立部门横向协作、高效务实办理涉外仲裁案件的涉外服务机制,为涉外商事主体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高质量的仲裁服务,充分发挥仲裁在跨境纠纷解决中的突出作用。

东莞仲裁委举行“仲裁新视野:企业出海、跨境争议与涉外合同实务”主题交流活动

东仲创新“仲裁+调解”赋能涉外案件高效化解。重视运用调解方式化解涉外商事争议,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和调解“东方经验”优势,推出东仲“调解十招”以及打造具有东莞地域特色的东仲“莞香花”仲裁调解室,高效化解多起涉港、涉台商事纠纷案件,助力东莞和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东仲科技赋能境内外商事主体“云仲裁”。充分借助AI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远程操作等优势实现“智慧仲裁”,积极推出为企利企便企线上服务举措,做到足不出户“云仲裁”,为境外地区当事人提供立案、开庭、证据核对、人脸识别和笔录电子签名等即时便捷的仲裁服务。

东仲着力打造国际化专业化仲裁队伍。择优选聘在国际贸易等专业领域具备外语开庭能力的专业人士以满足日益增多的涉外商事仲裁需求。其中,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和其他具有外语开庭能力的仲裁员占比达25%。

“公证+产业链”模式推动涉外法治建设与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

居住在马来西亚的潘先生、周小姐夫妇来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使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潘先生、周小姐夫妇打开了手机视频,与东莞公证处连线,开始办理出售房屋的委托公证申请。整个公证手续不到半小时就顺利办结。

这是东莞公证处入选司法部与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公证机构,满足旅居海外的我国公民的公证服务需求,更好为海外同胞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东莞公证处工作人员正在为当事人进行远程视频公证服务。

此外,东莞公证处整合“公证+认证”流程,构建涉外法治“一站式服务”理念。通过与广东省外事服务中心签订《领事认证一站式办理协议书》并建立长期合作,整合公证、认证环节,当事人在办理涉外事务时,可在公证机构一次性申请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由公证机构与领事认证机构通过部门协同、信息共享、业务互助等方法和手段,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闭环管理”,此外还通过由公证机构向外事部门预存认证费用、开通特快通道等方式,进一步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的公证认证文书

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庞大的企业出海群体,东莞公证处深度融入城市战略定位,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构建“公证+产业链”融合服务体系,为涉外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精准对接电子科技、服装鞋业、家具制造、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出海场景,量身定制公证服务方案,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覆盖海外投资、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全链条法律保障。通过“党建共建”“企业公证顾问”“普法知识讲座”等形式,快速响应企业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增强企业应对涉外风险挑战的能力。这种将公证职能与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实践,提升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法治底气,彰显了法治护航制造业高水平开放的价值。

东莞公证处发证窗口

东莞公证处与东莞市侨联签署《涉侨公证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旨在通过整合司法与侨务资源,优化公证服务流程,解决侨胞在身份认定、产权厘清、跨境沟通等方面的难题。协议从业务合作、交流培训、宣传推广三大板块,制定包括设立“涉侨公证服务窗口”、涉侨纠纷调解工作室,配备专属公证员,建立共同核查机制,推广线上预办理与远程公证等8条措施,优化涉侨公证服务,丰富普法维权方式,推动涉侨非诉讼纠纷化解。

 

文字:首席记者 李金健 图片:记者 郑志波 市律师协会 东莞仲裁委员会 东莞公证处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