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外贸复苏 拉升运力需求》专题报道,将镜头对准东莞,深入探访当地外贸企业在中美贸易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培育新动能、开拓新市场,打开发展新局面。

关税下调带来利好 企业业务量迅速回升
随着中美对等关税下降,港口出货量显著增加。5月16日,央视记者走访位于东莞的广东联宇物流有限公司,公司副总裁李小聪难掩喜悦之情:“中美关税终于下跌了,这对中国出海品牌商和电商物流来说可是重大利好!”据他介绍,公司业务量在5月14日已恢复到关税上涨前的水平。
广东联宇物流有限公司产品中心副总经理闫辰浩表示,关税下降后,公司全体员工迅速投入工作,“有的忙着接收客户订单,有的帮客户安排货柜,有的与船司沟通订舱,精心为客户制定出运计划。目前留给客户出货的时间大约有2个月的窗口期,毕竟海运还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
为抓住这一窗口期,不少美国客户在得知对等关税下降的消息后,纷纷抓紧时间超量补货。广东联宇物流有限公司营销顾问魏文霞举例说:“我有个客户是做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的,以往单个仓库通常只发几百公斤货物,适当补些货,现在单个仓库补货量达到2—3吨。”
中美跨境物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商超等大型采购商委托美国物流企业进行商品跨境运输;另一种是电商物流,即中国厂家委托国内物流企业向国外电商平台运输商品。李小聪告诉记者,中美关税大幅下调后,美国大型商超也主动找到他们,希望由他们将中国商品发运到美国。“沃尔玛的贸易商直接找到美国东部公司,还亲自来到东莞公司,和我们探讨如何以成本最优的方式把中国货物送到美国。”

从李小聪展示的两种物流形式成本分析图中可以看到,传统物流包含代理服务费用,而电商物流不含代理服务费,成本更低。因此,美国大型商超采购商为降低成本,开始尝试使用成本更低的中国电商物流。“以后贸易商物流决策权将由中国生产方掌握,我们就在生产方旁边,最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无疑是个大利好。”作为电商物流企业代表,李小聪多次提及“利好”。那么,生产企业的订单情况究竟如何呢?
央视记者来到一家耳机生产电子企业,该企业产品95%出口到世界各国,在中美关税大幅波动前,出口美国的份额约占50%。广东声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文武介绍:“这是上个月做好准备发往美国的货物,船期已定,这个月就要出运。近期关税下调后,订单增加了不少,相比上个月增长了约30%。”他还表示,新下的订单主要来自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传统美国商超大型采购订单尚未下达。“像这条生产线是专门给美国供货的,另条则是我们平常正常生产的,主要供应印度、中东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

为何美国传统大型商超采购订单还未签订呢?邓文武解释说,美国大型采购商已多次来电,但由于大型订单从定金、付款、备料、生产排期、交付到海上运输,所需时间往往超过90天,所以美国大型订单客户目前仍在观望。“因为订单体量较大,他们主要顾虑的是90天的关税期限,90天后关税会如何变化,他们可能还在观察。”不过,邓文武信心十足,他认为尽管越南、印尼等国家有不少企业生产耳机,但中国生产的耳机供应链最完善、品质最高,美国商超的大型订单最终还是会回到中国。
模式转变:从“被动承压”到“主动破局”
在央视的镜头,中美关税大幅下调后,很多公司对美贸易模式也在发生转变。
李彦达是一家胸贴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关税大幅上涨时,美国商超采购商希望他们多承担部分关税成本。出于同舟共济的考虑,李彦达将一款产品的价格从2.1美元降到1.8美元。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中美关税下调后,美国采购商却不愿将价格回调到2.1美元。“很多产品价格降下来后就很难再涨回去,我身边很多人都遇到了这种情况。”
美国采购商表示,按1.8美元的价格,愿意将订单数量提升1倍,但这样的价格让李彦达难以接受,因为这意味着没有利润甚至可能亏本。“现在双方一直僵持不下,今天我们的业务人员还在和我谈这件事,客人就是不肯松口,不同意调回以前的价格。”

面对这种情况,李彦达决定加大美国电商销售力度。在企业的电商销售部门,每个销售人员都在亚马逊等海外电商平台开设2—3家店铺。“我们直接绕开中间商,直面市场和消费者。我们增加了这方面业务的人员,现在团队已经有30多人,每天订单量在2万多单左右。”通过这样的调整,李彦达所在公司对美销售中电商占比已从50%提升到58%,利润也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李彦达他们也在积极开拓其他市场,目前美国市场的占比已从50%下降到25%左右。记者准备离开时,遇到了来自孟加拉国的2位采购商,他们刚谈成一笔40万元的订单。孟加拉国采购商表示:“这种产品在我们当地市场很受欢迎,孟加拉国每年大约有100万的需求量。”
同样做出市场多元化选择的还有中旺玩具(东莞)有限公司。2年前,该公司美国客户占比高达50%以上,通过开拓欧洲市场,目前对美销售占比已降低到25%左右。中旺玩具(东莞)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国霞介绍,中美关税大幅上涨时,美方暂停了订单。于是,她紧急约谈欧洲客户增加订单,填补了美国订单的产能空缺。现在,中美关税下调后,美国采购商提出重新启动订单生产,但陈国霞拒绝了这一要求。“他们要求我们加班加点紧急出货,我们拒绝了。因为我们现在是全球布局,实行多元化市场策略,没办法为了这一单,把其他客人的订单停下来。”

企业一边赶订单,一边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陈国霞告诉记者,她在工厂住了3个月没回家,带领员工研发出多款新玩具。“这是一款休闲的锤锤乐,方便我们休息时使用。取下来它是一个独立的玩具,有很多表情。在办公时如果经常感觉累,血液循环不好,用这个可以很解压、很舒服。2月到现在我们推出了800—1000款新品,如果甲方和我们的创新中心合作,就能实现双赢、强强联合,甲方不和我们合作,那他将面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记者注意到,这家企业新引进了绣花机、激光裁切机等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陈国霞坦言,这次中美关税波动给她敲响了警钟,不能总是埋头干活,更要抬头看路。“我们要尽快提升自身实力,不能再回到以前那种无休无止加班的状态,否则有一天别人‘砍’你脖子的时候,你就危险了,会被卡住。美国的订单我们先做着,同时加速开发其他市场,这样即使90天之后,甚至以后再有类似情况,我们也有了抗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