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信用激励+联动修复”,盘活企业退费困局
东莞+ 2025-05-23 20:09:45

“感谢法官当时帮助我们恢复信用,清除了信用瑕疵,这段时间经营得越来越好了!”2025年5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代大辉电话回访某咨询公司,其法定代表人龚某再次表达了感谢。

此前,某咨询公司因服务退费纠纷被消费者诉至法院,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判决某咨询公司需向12名消费者退还服务费用50余万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该公司仍然没有主动履行退还费用。公司不履行退款,可法定代表人龚某却主动找到了法院。

原来,龚某是到法院主动说明此前“没有主动履行生效判决”的原因。“公司目前经营困难,没有支付能力,但因为这事被列为被执行人,有些客户已经对我们产生了信任危机……能向法院申请暂缓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吗?陷入经营危机的话,更加难以还款了。”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承办法官代大辉了解被执行人情况后,马上开展相关调查,发现某咨询公司确实经营不易,但暂时还保有稳定的客源,同时调查显示该公司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据此判断,这家公司还是有望通过继续经营来清偿债务的。”

经法院调查后,代大辉主动约谈龚某,给当事人指明正确的处理方向,“拖着不处理生效判决是不可取的,考虑你们目前经营和债务情况,要想办法稳住当前业务和后续盈利才能解决问题。”

“建议你们公司股东先想办法筹款解决当前案件的债务,该案解决后,法院才可帮助企业恢复信用。”

很快,某咨询公司召集股东开会商议,龚某把法院的思路传达给各股东,协商筹措资金先行解决债务问题。第二天,公司股东筹齐了50余万元案款,退还课程费用。

2024年6月,为强化中小微企业快执绿色通道,执行法官代大辉随即对该公司的案件信息进行了屏蔽。考虑到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经查询无其他案件纠纷,法院为其开具了《信用修复证明》,并依托与市发改局、市银行业协会联动构建的信用修复与守信激励机制,将该份证明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广东东莞),帮助加速缝合企业“信用裂痕”,助推企业度过经营危机,恢复正常经营。

【典型意义】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因涉已执行完毕的案件而影响到生产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案在执行过程中积极开展助企暖企工作,成熟运用修复与守信激励机制,通过正向激励方式为积极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及时帮助企业消除信用污点,营造鼓励主动履行、支持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让诚信履行者重焕生机。

本案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助力企业信用修复的一个鲜活缩影,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激发民营经济活力,2025年以来,东莞第一法院为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或《信用修复证明书》共计314份,屏蔽限制消费、失信2408人,深入拓展司法信用修复、守信激励的合作领域和实质效果,为东莞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文字:记者 王骁 通讯员 陈栩彤 刘秀漫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