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溪快评 | 新大众文艺为城市新质生活注入灵魂
东莞+-长安视窗 2025-05-23 13:07:10

5月15日,人民日报社文艺部调研组到长安镇开展实地调研,与长安文艺创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长安镇在推动新大众文艺创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新大众文艺”是当前文艺界和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热词。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蓬勃发展的文艺现象,所有人对新大众文艺的形式并不陌生,比如,素人写作、网络文学、网络短剧等都属于新大众文艺,至于“沂蒙二姐”等网红,网民更是耳熟能详。但是,到底什么是“新大众文艺”,也就是这个概念的边界和所指,各方至今莫衷一是。这一方面说明,这一概念存在某种模糊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概念具备较强的解释弹性,并因此对现实和现象具备较强的概括性。一般来说,新大众文艺是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文艺创作从精英书写转向凡人歌谣,“人人皆可创作、万物皆可表达”,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文艺新生态。

东莞是新大众文艺的一片沃土。近年来,以“打工文学”“素人写作”等为代表,以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桥头荷花文学模式、长安文学现象为典型,东莞的新大众文艺实践,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发关注。随着今年以来新大众文艺大热,各地争抢新大众文艺的风口,东莞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走向纵深,及时梳理总结全市的新大众文艺实践经验,努力将新大众文艺品牌进一步擦亮,为全市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新能量。

如上所述,“长安文学现象”是全市乃至全国新大众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直以来,长安大力推动基层文艺创作,以“东莞文学创作基地”为平台,创办《长安文学》杂志,吸引培养了塞壬、莫华杰、陶青林、洪湖浪、严泽、曾为民等一批作家,形成了独特的“长安文学现象”。这些作家中,很多人之前就是普通打工者,但他们心中有对创作的一团火,在自身持续努力和外部呵护支持之下,他们推出了一起高质量作品,并荣获各类文学奖项。可以说,“长安作家群”中很多人以前就是,甚至现在还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创作的素材和内容,也是源于工厂流水线等本地经济社会实际,因此,他们成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新大众文艺群体中“亮眼的仔”。

当下,长安发布“新质生活在长安”概念,不断丰富新质生活模式、场景、业态。借新大众文艺东风,在新质生活中注入新大众文艺内容,让新大众文艺作品反映当下新质生活,长安完全可以打开思路、大胆探索。让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艺作品,为长安新质生活注入灵魂,让这个城市的普通人都化身素人作家、艺术家,那么,一个更加活泼生动的城市生活场面就是可期的。

文字:贾庆森